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过程。在我国目前金融深化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现实基础之下,金融有可能作为支持“蠢蠢欲动”的区际产业转移的一种宏观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完全可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顺利地发挥作用。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区际产业转移发生的过程,认为高梯度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产业转移发生的内在动力,来自区域外相关产业的竞争是产业转移发生的外在压力,而低梯度地区比较优势的改善则构成产业转移的吸引力。第二部分回顾了产业转移与金融支持的相关文献,并对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以及金融的服务功能进行了述评。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在地区间存在明显梯度性差异等三个前提假设之下,作者首先从逻辑上论述了区际产业转移中金融支持以扩大发展差异为基础的作用机理,金融对产业转移的传导路径可表述为:金融发展→扩大产业部门间的发展差距(产业结构调整)→衰退产业转移;其次,进一步把区际产业转移金融支持的内在作用机制概括为推力效应、拉力效应与润滑效应。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与投入产出分析法对金融在扩大产业部门间发展差距的效应进行了检验;其次,以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两省一市”)及其外围区域(安徽省与江西省)为例,通过计算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和产业梯度系数,对理论分析中的重要假设前提——地区间存在足够明显的梯度性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是:第一,建立良好的区域金融环境,保证金融在扩大产业间发展差距中的作用机制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为新兴产业部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发现、识别与融资等金融支持;第三,发展开发性金融,推进低梯度地区市场机制的形成;第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为区际产业转移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