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次伟大实践,是步入21世纪中国人崭新的社会理想。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资源与和谐智慧,特别是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农耕为本的经济模式、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多元融合的文化特性为主要特征的衍生背景之下,形成的贯通阴阳五行、推崇天人和谐、效法中和中庸、注重修身克己的基本特质和精神,能够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提供思想支持和文化支撑。以天和、人和、心和为主干的三大关系,构成了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也赋予了其独具特色的哲学意蕴。天和,从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入手,重在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和,从揭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入手,重在阐释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心和,从揭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入手,重在阐释人与自我和谐共一。由心和到人和再到天和的逻辑拓展,呈现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追求普遍和谐的哲学理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世沉落,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中西学之潮的兴起,很快将中国传统文化这头傲视“西夷”的“无敌之象”肢解得七零八落,只能在清冷一隅寻得一方安身立命之地,基本丧失了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话语权。但是,蕴涵其中的和谐精神和生存智慧,对于当代社会修补天人合一之裂、夯实公平正义之基、矫正道德人格之规、营造心灵安顿之所、搭建世界和谐之桥,仍具有独特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殊异,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实现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就必须完成它的当代转换。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在充分利用传统和谐文化宝贵思想资源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和谐文化。需要指出的是,重建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历史性与现实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主导性与多元性的关系,并以确立生态文明的新坐标、拓展公共领域的新空间、构建心灵平衡的新家园为基本指向,使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历程中,再次放射出令西方世界心驰神移的文明之光。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理论和银行业有一种误解,认为银行只要实施了资产证券化,就能免除监管资本要求。但是,资产证券化并不一定必然实现风险的转移,而是既可能完全转移风险,也可能将风险
本文针对我国公司债务融资的现状,首先指出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融资系统,即政府在资金融通和分配过程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从而在多方面限制和阻碍了
我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其中一些重要问题需要人们深入思考。该文从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角度对新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国有
现代分析化学的检测对象越来越复杂,待检测组分的含量越来越低,在地质、环境、生物以及医学和农业中,经常要求检测10-9、10-12甚至更低含量的组分。因此,对待测样品进行分离
目前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ions,POPs)对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我国水环境皆受到不同程度POPs的污染,污染种类以
随着市场经济下网络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来临和加剧,良好而有效的治理已成为提高政府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要素,所以代表“善治”理念的新公共治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转的政府治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权之基,是人们得以生存、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就业是一个繁复的社会经济过程,而就业性别歧视阻碍着就业市场的正常发展,使得女性劳动者在就业竞争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我国传统民生问题的发展是围绕重民、安民、巩固王权等主题开展的。到了近代社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试图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金融监管是需要建立在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框架基础之上的,而金融监管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定量分析框架的核心,本文从这一思想出发,建立了我国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反映了金融监
基于深市上市公司2002-2005年四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选用深市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衡量公司透明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及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