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这些讲话内容将劳育提升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劳动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现着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心理和状态,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正是处于储备知识、三观养成、能力培养、强身健体的关键时期,劳动精神的良好养成,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是培养敬劳动、爱劳动、会劳动、有大德、懂大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解析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探寻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明确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劳动精神相关现状及其他问题,为明晰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奠定基础。第二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梳理总结,明确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基本内容及基本原则等内容。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大学生劳动精神及劳动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四个方面主要影响因素。第四章通过明晰逻辑方法,从高校思政培育主阵地、协同家庭、社会教育、大学生自主内化四个方面出发,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育路径,引导大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并在实践中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劳动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劳动者,伟大的劳动者则需要伟大的精神。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培育,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引领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激励广大劳动者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