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建设理论是指对社会建设过程和规律系统化、规范化的理性认识和抽象概括,是对社会建设运动变化的看法,是关于社会建设的过程、目标、动力、战略与策略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与人类社会和中国社会建设的关系定位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在对中国社会建设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一社会建设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作一积极的探讨,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对于深刻认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所探讨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一个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构成的大系统,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阐述对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建设规律的理性认识和抽象概括。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法、社会学方法等写作方法。本论文共分引言和正文两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学术界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理论渊源;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探索、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略,主要从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意义,从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完善,进而对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实践没有止境,探索也没有止境。随着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展开,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也必然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更趋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