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索肾虚血瘀型突发性耳鸣耳聋患者规范化治疗方案,通过对肾虚血瘀型突发性耳鸣耳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对比“益肾通窍”针刺组和传统针刺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导师”益肾通窍”针刺手法特色,确定该疗法的治疗优势,对“益肾通窍”针刺法治疗肾虚血瘀型突发性耳鸣耳聋临床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提供参考价值。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肾虚血瘀型突发性耳鸣耳聋患者随机分为“益肾通窍”针刺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各3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有效率、愈显率以及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分与比较等,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研究结果: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了临床常见的肾虚血瘀型的耳鸣耳聋患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依据气至而有效的理论,运用导师“益肾通窍”针刺疗法,其结果可改善肾虚血瘀型耳鸣耳聋病人的症状体征。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和T-A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了“益肾通窍”针刺疗法在调节机休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导致的耳鸣。1.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共36耳;年龄29~72岁,平均47.33± 12.44岁;病程1~30天,平均15.63±5.97天;单耳发病24例,双耳发病6例;伴不同程度耳鸣19例;耳聋轻重分级,轻度5例,中度10例,中重度11例,重度及全聋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共35耳;年龄28~75岁,平均47.80±10.45岁;病程1~29天,平均15.43±5.69天;单耳发病25例,双耳发病5例;伴不同程度耳鸣16例;耳聋轻重分级,轻度4例,中度10例,中重度12例,重度及全聋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耳鸣疗效对比研究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16%>37.5%),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临床治疗耳鸣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耳听力疗效对比研究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51.43%),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具有明显改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组间比较可知,治疗组对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4.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改善,其治疗前后疗效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5.耳鸣严重程度评分TSIS 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改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改善耳鸣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6.血清SOD,MDA,GSH-Px和T-AOC水平变化情况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所有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都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而对照组只有血清SOD,MDA及T-AOC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性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临床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对改善血清检测指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检测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益肾通窍”针刺疗法可减轻耳鸣严重程度,并对焦虑和睡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2.依据孙建华教授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重在针刺耳门、听宫、听会通达耳窍,印堂百会调理阴阳,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本病的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