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完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对多中心临床协作研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路径的成本、效果、效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TOP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为证明中医临床路径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质量和成本管理的诊疗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各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结局提供有效方法,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入选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临床路径治疗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共采集2010年1月份至2012年12月份在广东省中医院及多个分中心住院治疗的2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基本信息、总成本、手术疗效、住院天数、VAS评分、症状体征积分、满意度、生活质量、支付意愿等相关评价指标。205例患者中,126例患者严格按照中西医保守治疗临床路径实施诊疗,为治疗组;79例患者实行常规中西医保守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相关分析指标进行可比性分析,计数资料的频率或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均数(或中位数)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成本及效果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两组患者成本效果比及增量成本效果比;成本-效用分析采用 SF-6D测量健康状况效用,转化为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比较两组方案获得每单位QALY所耗费或增加的成本;成本-效益分析运用个人支付意愿法(WTP)中条件价值评估法来评估健康收益,比较两组方案的净效益和效益成本比率。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对成本及效益进行3%贴现,并用0%和5%贴现率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值,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及TOPSIS法对两种治疗方案结局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和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统计假设检验使用双侧检验, P≤0.05被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包络分析采用MaxDEA软件。 结果: (1)一般情况:共调查了2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108例,平均年龄49.9岁,常规治疗组79例,临床路径治疗组126例。两组患者的计费类型、既往病史、治疗前上肢VAS疼痛评分、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药物过敏史、治疗前颈部VAS疼痛评分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医疗后果评价指标:①成本指标:常规治疗组和临床路径治疗组住院(例均)总费用分别为9007.10元和4015.99元,两组总费用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路径治疗组的床位费、护理费、西药费、中成药费、治疗费、敷料费及检查费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草药费和放射费高于常规治疗组。②临床效果指标:常规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9天,临床路径治疗组为10.83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治疗后颈部VAS评分、上肢VA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颈部VAS得分改善值、疗效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的上肢VAS得分改善值、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值、满意度、有效率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存质量指标:经治疗后,临床路径组获得的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值(0.673)稍高于常规治疗组(0.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支付意愿(WTP):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法)测量个人支付意愿(WTP)来表示获得的效益,常规组平均每人WTP为2526元,路径组平均每人WTP为338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①成本-效果分析:临床路径组症状体征积分每改善一分费用为378.15元,疗效指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费用为68.13元,满意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费用为44.86元,有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费用为41.82元,各指标取得单位效果所需的成本,均分别低于常规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值、疗效指数、满意度、有效率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均为负值,表明临床路径治疗相对于常规治疗,效果增加,成本反而降低。②成本-效用分析:获得单位QALYs所需成本,临床路径治疗组(56672.96元)远低于常规治疗组(138570.77元),增量成本效用值为负值,表明每多获得1个单位QALYs,临床路径治疗组不需增加费用,反而减少2170047.8元。③成本-效益分析:常规治疗和临床路径治疗两组的净现值均为负值,效益成本比率均小于1,理论上两种方案都不是理想的方案,但临床路径组接近理想值,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④按0%和5%贴现率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发现,成本效果比、成本效用比、效益成本比以及增量分析的结果均具有一致性。 (4)综合评价结果:TOPSIS法结果显示,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多结局指标综合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数据包络分析(DEA)结果显示,临床路径治疗组的效率值为1,各松弛变量均为0,表明临床路径治疗方案为DEA有效;而常规治疗组为DEA无效。数据包络分析和TOPSIS方法对两组医疗方案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相一致,均显示临床路径治疗优于常规治疗。 结论: 建立和实施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医疗后果比常规治疗更为经济、有效,而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路径组的成本-效果比和成本-效用比均低于常规治疗组,通过增量分析,得到的各个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用比均为负数,净效益值和效益成本比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均表明临床路径治疗方案优于常规治疗,临床路径作为单病种治疗管理模式经济、可行。将经济学、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以及支付意愿等多结局指标引入临床试验中,可以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各种治疗方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效果。在临床试验中灵活应用TOPSIS法和数据包络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有利于综合评价医疗后果,为医院管理者及临床医生优化选择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