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民族的城市建设历程中,有着历史悠久的城市人居建设实践,也探索出丰富的原创性经验,而这些优秀的城市建设经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慢慢的消失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浪潮里,因此,寻求传统的营建经验,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成为了城市规划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明清时期的榆林城,在军事防御的背景下,借助良好的山水条件与区位优势,由村庄逐步发展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九边重镇”之一,本文以明清榆林城市为例,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参考,在历史文献、历史相关地图的收集基础上,以明清时期榆林城市人居环境营建为核心,结合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系统研究以及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总结榆林城市的人居智慧与经验,以期为当今榆林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本土经验,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化脉络,弘扬城市历史精神。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划定,并对国内外人居环境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国内人居环境相关研究以及榆林相关研究入手,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明清榆林城市历史发展与演进脉络部分,首先对榆林城市历史环境背景进行分析,并对榆林城市历史发展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上榆林城市空间形态过程进行归纳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最后,总结榆林城市演进的动因,归纳城市演进规律。第三部分:为文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从榆林城市选址、城市格局以及城市景观营建三个部分进行研究,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构成要素以及与自然山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三章论述了城市选址与山水环境、军事防御、道路交通与社会文化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从城市轴线、城市功能以及城市街巷三个方面探究榆林城市格局的特点以及规律;第五章分别从城市景观营建与山水格局、城市水系景观建设、城市八景建设以及人文景致四个部分进行分析,梳理出榆林景观营建的组织形式。第四部分:为第六章榆林人居环境营建经验总结与启示。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下,主要从城市选址、格局以及景观三方面对榆林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出多重因素结合下的城市择址、依形就势的城市布局模式以及文景交融的城市景观营建等三方面的经验,并结合近现代榆林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从山水格局的继承与发展中形成“四山环拱,两水穿城”的格局形式,再现大驼城的山水格局;文化轴线的延续与生长中,积极并合理的把榆林城市中轴线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有机串联起来,形成新的城市轴线;人文景观的持续与再生中,结合传统八景的布局特点,并与现代城市功能发生联系,形成新的榆林八景;最后在城市布局的传承与发展中,结合传统营建思想、传统肌理、地理特色以及当地城市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顺山就势的布局模式。以资为当代榆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