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德·姜科幻小说中的自由意志主题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德·姜是当今全球科幻小说界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科幻创作就以下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什么是自由意志?个体究竟是否拥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最终通向何处?本文针对特德·姜迄今发表的17部作品进行分析,呈现其笔下自由意志的特征、跨学科书写,及其原因和意义。首先,特德·姜的自由意志观受到了丹尼尔·丹内特兼容主义的影响。这种兼容主义通过厘清决定论与因果关系、不可避免性、永恒不变之间的关系,坚定了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相容立场。与此相应的,特德·姜小说中的自由意志是反对泛因果的、非宿命论的、可塑造的,具有任意性、可选择性、理性三个特点。其次,特德·姜的小说均采用中短篇的形式,具有多学科的视角,常从宗教和伦理学维度思考自由意志的生存空间和自由意志的出路等问题。最后,特德·姜的科幻小说对自由意志主题的书写受到个人兴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书写的意义在于倡导反思科技和倡导人文关怀。总之,特德·姜在科幻小说中坚定了人类拥有自由意志的信念,主张个体在自由的前提下追寻幸福生活。
其他文献
舒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一度得到过左翼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舒群拥有作家、编辑和革命家等多重身份。舒群在五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艺术风貌,使其小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丰富的个体经历与小说创作结合在一起使小说在题材、内容、形式和风格上都呈现出显著的流变。本论文分为三章对舒群小说创作流变进行研究:第一章探讨舒群小说创作流变的文本呈现。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以创作题
学位
报纸
安部公房是日本文坛中独树一帜的现代派小说家,是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先锋,他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意义深远,在文学领域广受赞誉。他坚持以人为中心开展文学创作,始终关注现实社会中广大民众的生存状况,致力于在小说中展现现代普通人的精神困境,在文学创作中探索脱困之法。本论文聚焦安部公房的小说创作中所呈现出的人物的精神困境,第一章关注安部公房的小说中人物精神困境的具体表现:“茧”和“壁”,结合这两类具象的枷锁对
学位
画中人型故事是民间故事和文人创作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叙事题材,在现代也依然能够见到它的身影。这一故事类型通常讲述的是青年男子得到一副美人画,由于爱慕画中女子,他每天呼唤,最后女子成真与之结为夫妻。后来因为某种缘故女子回到画中,或者是二人历经磨难后团圆。本文对这一故事类型的历史流变和当代发展进行研究画中人型故事将拓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从文学传播与文学交流,尤其是民间文学与文化与文人叙事(雅俗文化互
学位
针对风电场出力波动成分的频率范围较宽的问题,飞轮和锂电池混合储能对不同波动频率成分进行处理是最常用策略。新型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具有诸多应用优势,主要采用抗脉冲平均滤波法对风电设备在开始后的初始功率输出范围进行调节。通过对比混合储能功率参数计算滤波后的功率,再利用滑动平均滤波法对滤波后的功率进行滤波得到低频分量,然后将滤波后的功率与低频之间的差值作为高频分量,以电化学储能系统预设控制参数和飞轮储能
期刊
卫生间与厨房这两个场所是室内有害气体的主要污染源,去除室内有害气体的方法众多,每种技术单独使用时处理效率低,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吸附—光催化法由于其高效无污染、便捷等特点,在室内有害气体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二氧化钛(TiO2)与活性炭纤维(ACF)是性能良好的光催化剂与吸附剂,将二者以一定方式结合,制备的TiO2/ACF复合光催化材料可有效降解室内有害气体,但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学位
报纸
“上海书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以上海为叙事空间,展现上海的城市景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以及作家在书写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这座城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施蛰存的上海书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上海20世纪30年代城市书写的经验。本论文旨在展示施蛰存小说中所表现的现代上海城市日常生活,并揭示其在现代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第一章重点探讨上海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及上
学位
疾病母题有着长久的书写历史。丑恶、血腥、死亡是避不开的书写特色。从文多年的毕淑敏创作了许多关涉疾病的作品。她从疾病出发,书写病痛中的社会大多数,继而上升到对人类整体的关注。作为文坛著名的医生作家,她将个人经历融入叙事,不仅揭露丑恶,还尽力用科学与光明去温暖人间,创作了许多具有个人特色的优秀作品。本论文以疾病叙事为中心,分析毕淑敏的疾病小说作品,探讨其中疾病叙事的主题、特色与价值。笔者在第一章从疗救
学位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人工智能诗歌现象的研究来重新界定诗歌创作的本质,进而探寻诗歌以及人类自身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命运。诗歌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主体性的证明,而在人工智能诗歌中,主体则是缺席的。本文的第一部分从语言学、诗学以及哲学视角追溯人工智能诗歌的理论根源。语言是诗歌发生的场所,同时它也是共时性的符号系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同计算机的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诗歌本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