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变异:近代湖南教会女校研究——以福湘女校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会女校的产生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竞争的结果,它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然而,在教会女校的发展过程中,一面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面却是不断的中国化。关于湖南地区教会女校的研究成果不多,个案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福湘女校办学时间长、影响大,具有典型性。本文立足于学校这个“小社会”,结合校园以外的“大社会”,以福湘女校为例对教会女校进行剖析。教会女校的发展历程是一场各方博弈的拉锯战,中国籍教师、教会学校女生及社会舆论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以推动教会女校的变异。笔者拟从冲突和变异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近代教会女校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全文由绪论、冲突与变异中前行的福湘女校、教师群体与校方的冲突及教育宗旨的变异、女生群体与校方的冲突及教育效果的变异、社会舆论与校方的冲突及教育环境的变异、结语等六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综述、选题意义、研究条件以及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介绍福湘女校建立的大背景及其发展过程。第二、三、四章是本论文的重心,笔者主要以福湘女校为例,对教会女校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和变异进行具体的分析。笔者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阐述:首先,校内的中国籍教师作为民族主义的代言人,在教育宗旨上与福湘校方发生了或温和或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直接导致福湘女校的变化;其次,福湘女校的教化对象——女学生们并非任由校方塑造的泥巴,她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教会女校的教化效果发生变异;最后,社会舆论的审查和改造在福湘女校的变异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语则对福湘女校在湖南教会女校的地位与影响做出总结与评价。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教育从未被纳入学制系统。大多数女性都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因而只能安于小家庭之中,未能掌握参与公共事务的知识与能力。而进入近代以来,一方面,由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侵袭,另一方面,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民族主义者提倡兴女学以实现国家的强盛,而女性则将受教育、尽义务、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作为争女权的条件之一。教会女校成为不同利益群体为达成各自目标而共用的渠道,这势必导致教会女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冲突,发生变异。福湘女校是一个交叉点,它既是传教士传播西方文化的阵地,也是以中国籍教师为代表的民族主义者实现抱负的场所,更是女性谋求自身发展的平台。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福湘女校在发展中不断产生冲突和变异。本文以福湘女校为个案进行研究,不仅能使我们对教会学校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有利于加深对湖南社会近代化历程的理解。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8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TNM分期、淋巴结
辽朝九帝,在君位继承机制层面上说,可以分为世选原则下的前四朝和嫡长子世袭原则下的后五朝两个发展阶段。辽太祖死后,罢废东丹王,另立德光,决非“太祖遗旨”,而是皇太后述律氏的意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出发点,搞好环境保护.根据不同地域特征和不同路域植被功能,给合使用现代植被恢复技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唾液中幽门螺杆菌(Hp)抗体在诊断Hp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10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唾液中的Hp抗体进行ELISA和其他三种常规方法检测,评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212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表现、耐药性特点及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因素。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21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分离出的212株鲍曼不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指标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归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的患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