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经》中关于魂魄思想的论述,形成了中医魂魄理论的雏形,魂魄理论虽然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和发挥,但并未形成完整的魂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情志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完善魂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情志致病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课题对《内经》“魂魄”思想的研究以理论思维为主导,通过文献的梳理,对魂魄理论进行溯源,应用文献学及比较学方法对“魂魄”思想内涵进行收集归类;结合诠释学、逻辑学对《内经》“魂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挖掘出经文中隐含的理论知识。文献梳理包括易学、佛家及道家三家有关魂魄思想的源流体系,重点对《内经》“魂魄”相关条文进行深入解读,最后还将中医魂魄理论与西方人格心理学进行了对比分析。易学有关魂魄的论述,主要包括魂魄的来源论述、三魂七魄的多种解释以及魂魄与五神藏的关系等;道家有关魂魄的论述主要有魂魄“元精”说、三魂七魄说以及其他魂魄杂说。在佛家经典中并没有直接关于魂魄论述的文字,但佛教唯识宗的八识理论、四大五蕴说以及经典的佛教因果论却和中医魂魄思想有相通之处。这些理论对研究《内经》魂魄理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内经》魂魄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魂魄与精神的关系,其中主要解释魂魄的根本来源;魂魄与五神藏的关系,主要阐释魂魄在五脏的具体归属以及魂魄与意志、心神之间的相互作用;魂魄与五脏之相使及功能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魂魄与肝之谋虑、肺之治节的具体关系;还有魂魄与梦境关系的阐释,该部分主要通过对魂所主梦境的解析,期望能为一些梦症如梦游、梦魇等找出治疗的理论基础;最后是魂魄病的治疗,该部分主要讨论单纯运用中药治疗魂魄疾病的局限性及强调魂病重调神的观点。《内经》魂魄理论与西方人格心理学对比研究主要有:《内经》魂的内涵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意识分层理论的对比;荣格集体潜意识理论对《内经》魂主梦境理论的补充;魂魄疾病的因果发病观与人格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的对比分析。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参考易、佛、道的相关理论和比较现代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医魂魄理论的内涵,对中医特色的情志病理论的建立以及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规律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