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水提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主要亚型的表达影响及其对雷公藤内酯醇的减毒增效作用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应用中将甘草分为生甘草和炙甘草两种,功效不同。本论文使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这种从雷公藤中分离出来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作为模型药物验证甘草的解毒和抗炎增效效果。首先通过WB法观察两种甘草分别对C57BL/6小鼠和SD大鼠肝内CYP450的诱导变化;随后通过脏器指数、血液组织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等指标比较两种甘草对TP亚慢性中毒解毒效果;建立了UPLC法测定TP单独或联合生甘草给药后C57BL/6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最后通过肿胀实验验证生甘草对TP抗炎增效作用。本文尝试从分子生物学和药代动力学角度探讨了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醇的减毒增效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研究了两种甘草各自对C57BL/6小鼠和SD大鼠CYP450的调节作用  使用生甘草和炙甘草灌胃处理C57BL/6小鼠及SD大鼠(7.5 g·kg-1),用WB方法检测肝微粒体中CYP3A4、CYP1A1、CYP1A2、CYP2B1/2、CYP2E1、CYPOR的含量。(1)发现生甘草对大、小鼠肝内CYP3A4有很强的诱导作用(p<0.01);对小鼠CYP1A1、CYP1A2和CYP2B1/2有较强的诱导作用(p<0.05);对大鼠肝内CYP1A2有较强的诱导作用(p<0.05)。(2)发现炙甘草对C57BL/6小鼠肝内CYP3A4、CYP1A2有较强的诱导作用(p<0.05)。且对SD大鼠肝内CYP3A4有较强的诱导作用(p<0.05)。可见生、炙甘草均对CYP450有诱导作用,而生甘草的诱导作用更为显著。生、炙甘草之间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细胞色素P450这些重要的代谢酶,甚至是甘草解毒发挥效果的重要同工酶水平上,两者影响不一。  2.研究对比了两种甘草对C57BL/6小鼠体内TP解毒效果的差异  通过脏器指数、血液组织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等指标研究两者对TP的解毒效果。血清和组织生化指标显示生甘草和炙甘草均可降低TP毒性,且生甘草解毒作用大于炙甘草;脏器指数显示生、炙甘草均可显著缓解TP导致的睾丸萎缩(p<0.01)。同时病理切片分析显示TP组小鼠肝、肾和睾丸均有病理变化,生甘草和炙甘草均可降低病变程度,且生甘草作用更为明显。推论可知生甘草对TP的解毒效果优于炙甘草。  3.通过UPLC法研究了生甘草对TP在C57BL/6小鼠体内药动学影响  采用UPLC法在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中的雷公藤内酯醇浓度,比较药代动力学差异。发现联合给药组的MRT明显高于单独给药组,Cmax明显低于单独给药组(p<0.05)。而单独给药组的AUC显著高于联合给药组(p<0.01)。可知生甘草能够加速TP在小鼠体内的代谢。  4.通过肿胀实验验证生甘草对TP抗炎增效作用  小鼠耳肿胀实验中,TP组、低剂量联用组与高剂量联用组对二甲苯致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9.03%、18.06%和22.31%,表明了生甘草与TP联用在C57BL/6小鼠体内可能存在抗炎增效作用。然而小鼠实验由于动物品系原因组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大鼠足肿胀实验显示与空白组相比,TP组在1h时间点时肿胀程度下降(p<0.05),其余时间点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1);联用组各时间点下降程度均极为明显(p<0.01)。表明TP能较为明显的抑制MSU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现象,且与生甘草联用时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
其他文献
同期聽力(六)
期刊
根据Oshima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对广东大亚湾不同时期的华贵栉孔扇贝 (Chalmysnobilis)和翡翠贻贝 (Pernaviridis)消化腺所含的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进行了分析。结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t)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主要离子通道电流(INa、It。)及其Ⅰ-V曲线、激活动力学、失活动力学及失活后恢复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主动脉逆行酶解法分离大鼠心脏得到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含Rut的细胞外液灌流加药,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给药前后细胞INa、Ito及其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Ⅰ.Rut对INa通道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