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郊乡村休闲度假热潮、乡村旅游的二次转型、重庆中心城区的扩展以及交通格局改变的推动,重庆环城农家乐空间结构必然发生改变,有必要对其做出专门的研究。但是,在至今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其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从而,本文力图弥补这项不足,在明晰农家乐旅游及空间结构等概念、确定研究区域、对象、主体内容的基础上,从空间视角研究重庆环城农家乐,从点—点、点—线、点—面关系逐步地获知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空间结构模式,丰富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体系。全文共分为5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趋势、重庆中心城区、交通格局的改变以及已有的农家乐相关研究,提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重庆环城农家乐的空间结构。并采用分解标题的方式,依次明确本研究的空间范围、论文的研究对象及论文的主体内容。第2章是从空间及时间角度探索重庆环城农家乐的分布规律,并借助SPSS、EXCEL等软件对两个角度的结果进行比较。首先,利用最邻近分析方法分析重庆环城农家乐的整体分布状态;其次,分区间范围探索重庆环城农家乐的分布特征。第3章是对重庆环城农家乐的空间关系研究。首先,利用地理联系率分析农家乐与旅游景区(点)的关系;其次,利用平均公路距离指数及空间离散指数分析农家乐与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间的关系,并分别统计八条高速公路附近不同类型农家乐的数量以及不同类型农家乐在高速公路的分布,以确定农家乐的凝聚方向与强度;最后利用差异化模型评价主城区内、相邻主城区、与主城区不相邻三区域内农家乐的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解释。第4章对重庆环城农家乐的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系的归纳总结与抽象概括。首先,结合第2章及第3章内容,基于中心地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本研究提出“风扇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其次,从风扇结构形成的、基底、内因、外因等多方面阐述了其形成机理;最后,结合重庆中心城区的扩展、交通格局的改变等情况,提出了风扇结构的演变趋势。第5章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