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元儒教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阳明学大行天下,儒学也出现一些宗教化现象,天主教进入中国并在思想界产生相当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学者王启元一方面批判明末的王学试图恢复先秦儒学的经世传统,另一方面通过阐释《六经》希望架构一个圣教体系,意欲与道、佛、天主教争高下。本文通过分析王启元的《清署经谈》,在其繁杂的论述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王启元所要试图架构的这个圣教并探讨圣教的运作方式。王启元是在道、佛、天主教等宗教参照系的影响下建构圣教体系,所以圣教的宗教性恰恰体现在对道教、佛教、天主教这些没有争议的宗教形态的“模仿”上面,其中天主教对王启元的影响是最大的。明末,天主教的思想被归结为天学,而天正是王启元架构圣教体系的核心。王启元的圣教其本原在天。孔子作为教主受天命而降生人间并为世间建立万世不易之法,而圣教又尊天子为教主,通过天子治理天下,最终达到圣教的最终目标。王启元也提出了一种天(上帝)、孔子、天子“三位一体”式的祭祀模式。通过对圣教的这些关节和王启元对于道教、佛教、天主教的一些看法的分析,我们就能了解到宗教参照系对于圣教体系的影响。王启元对儒学的这种阐释,使得儒学有了一种很强的“宗教”意味。这种宗教意味不是从教化这个角度来说的,而是从一种受到天主教影响下的宗教模式来说的。从王启元的儒教思想中获得启示,本文最后分析了当下的部分儒教论者的儒教路线,指出目前某些儒教论者过于组织化的儒教路线是不可取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以明末清初以来,科学与儒学发生交汇作为背景,研究阮元是如何将科学精神融入到儒学传统中的。学界对于阮元的科技思想——主要以《畴人传》为代表——以及他的西学观都有许
身体的现代叙事从尼采开始,在与精神的纠缠对抗中,感性的身体逐渐从沉重的二元束缚中挣脱出来,并参与到个体在世生存的意义建构活动中去,成为个体在世的栖居之所。柏格森主义
意向性问题是当代行动哲学和心灵哲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作为意向性问题研究的主要代表,塞尔对意向性的研究开始于他对言语行为理论的讨论。随后,塞尔把意向性引入到对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