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孕产妇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位居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首。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微创技术,近年来在产科出血性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分析我院产科出血性疾病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探讨介入栓塞在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产科出血性疾病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9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包括:A组20例:孕早期瘢痕妊娠17例及宫颈妊娠3例;B组4例:孕中期胎盘前置状态;C组10例:孕晚期及足月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D组5例:产后出血2例及胎盘植入3例。回顾性分析四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愈后。其中A组中17例孕早期瘢痕妊娠中有13例预防性栓塞后行负压吸宫术,设其为介入组,收集同期瘢痕妊娠中未预先介入栓塞而行负压吸宫术的12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1、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10年期间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孕产妇人数呈增长趋势。2、A组20例,其中14例行预防性栓塞(13例瘢痕妊娠及1例宫颈妊娠),介入后24~72h行负压吸宫术,平均出血16.43±38.5ml;另6例因大出血行治疗性栓塞(4例瘢痕妊娠及2例宫颈妊娠),平均出血366.67±314.11ml,介入后血止;预防性栓塞与治疗性栓塞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孕次、产次、入院β-HCG值、超声见胚芽、心搏、妊娠囊周围血流丰富例数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妊娠介入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停经天数、孕次、既往剖宫产次数、超声见胚芽例数、术中出血量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β-HCG值、超声见心搏、妊娠囊周围血流丰富例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4例,其中2例预防性栓塞,介入后产时及产后出血100ml、600ml;另2例因引产出血(出血量700ml、1200ml)行治疗性栓塞,介入后血止。4例均经阴道引产分娩。4、C组10例,均在DSA室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介入栓塞(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1例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胎儿娩出后立即行介入栓塞,术中平均出血3640±2162.92ml,手术平均时间149±69.35min,9例保留子宫,1例切除子宫;新生儿9例存活,1例死亡。5、D组5例,其中4例行治疗性栓塞(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刮宫术出血各2例)中,平均出血1400±1134.31ml,介入后血止;另1例胎盘植入产后52天行预防性栓塞后再行刮宫术,术中出血80ml。6、39例孕产妇术后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盆腔脏器坏死、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7、随访33人,随访时间出院后3个月至5年,均未发生盆腔脏器坏死、下肢血栓、盆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2例保留子宫者均恢复月经。结论:1、对出血风险高的瘢痕妊娠进行个体化评估,β-HCG值高、超声见心搏及妊娠囊周围血流丰富的瘢痕妊娠患者,预先介入栓塞联合负压吸宫术可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2、介入栓塞可有效控制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过程中出血,介入栓塞术后24~72小时内引产分娩能避免大出血的风险。3、充分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和完善的多学科合作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介入栓塞提供了先机,减少了术中出血和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4、介入栓塞是治疗瘢痕妊娠、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凶险型前置胎盘、难治性产后出血等产科出血性疾病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