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中段彭州市葛仙山塘坝子飞来峰及其前缘堆积物成因认识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门山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分界线的呈南西—北东向展布的龙门山脉,同时也是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形地貌的界线(付小方、侯立玮等,2011)。其主体位于四川省境内,南起泸定—天全一带,向北经宝兴—芦山、天全、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安县、北川、江油、青川、广元等地,延入陕西省后止于勉县,全长约500千米,东西宽度为50~60千米。在龙门山的前山构造带上分布有约三十个左右大小规模不等的飞来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中段的彭灌地区。飞来峰群个体大小悬殊,由数十平方米到数十平方千米不等,类型齐全,景观独特。单个飞来峰体多呈长条形,长轴多呈北东向,这些长条形的飞来峰首尾相望,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于龙门山前山的狭长地带,远远看去如同一条串珠一般,与龙门山几条主断裂延伸方向一致,分布面积约180平方千米。近几十年来,地质学家对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相关理论认识。其中关于龙门山具有典型特色的飞来峰带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对龙门山前彭州市葛仙山塘坝子一带飞来峰的物质来源、变形特征一直存在争议,各家看法不一,主要有两派观点。刘肇昌(1986)、许志琴(1992)、侯立玮,付小方(2002)及马永旺(2003)等学者认为,塘坝子飞来峰是推覆造山作用形成的;韩同林(1999)等则认为塘坝子飞来峰所在的葛仙山是第四纪冰川搬运到现今位置的。为了解该飞来峰及其前缘堆积物的成因,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资料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对塘坝子飞来峰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堆积物的组成、沉积特征、变形特征以及成因特点,进而对塘坝子飞来峰及其前缘堆积物的成因进行再认识。这对进一步说明龙门山中段飞来峰的成因具有实际意义。本文认识到彭州市葛仙山塘坝子飞来峰是通过晚三叠纪前的稳定大陆边缘沉积阶段、印支期推覆阶段、燕山期的全面隆升阶段、喜山期的滑覆、推覆和早更新世的最后就位等五个阶段发育形成的,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次受力,逐渐发展而成,是多期次作用的结果。塘坝子飞来峰前缘及底部发育一套构造角砾岩堆积体,根据岩性对比与古生物特点对比,证明其与飞来峰岩性和时代一致。其形成是飞来峰构造体在自北西方向向南东方向滑覆的过程中,受应力作用的影响,沿滑脱断裂带产生挤压破碎,在后期的重力作用下,产生了重力滑覆,沿前缘形成了这套形成了一套角砾大小不等、成分与飞来峰构造体相同、以棱角状和次棱角状,少数具有一定磨圆度的滑覆构造张性角砾岩。此类角砾岩具有一定的构造指示性意义,可作为造山带推覆构造前缘滑覆作用判别标志之一。
其他文献
无论是图文时代还是视频时代,媒体都是最具稳定生产能力的群体,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弯道超车,是很多传统媒体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媒体融合转型的推进,《河北青年报》把
期刊
~~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1 2 0例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 1~ 4年 ,
以燕麦“坝莜一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褐煤腐植酸常规处理(C K),仅2011年施用腐植酸,连续2年、3年、4年施用腐植酸,以研究腐植酸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明确腐植酸
电子琴是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产物。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琴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尤其是数字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使电子琴不但在音域上超出
作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研究有力的补充,评价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外对评价理论的研究状况,发现对评价理论的研究日益多角度化、多语言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强大。建筑工程内部构造及布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增加不少难度,也引发了许多问题,从而给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的医学水平也逐步提高,作为现在医学的硬件,先进的技术和医疗设备为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与此同时.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应该随之提高。本文就眼科护理
汉字是每个中国人都离不开的内容,是中国文化的根。一笔一划间传承的是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其所蕴含的内容文化十分宝贵。语文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教
目的观察温阳化痰散结方的抑瘤作用。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温阳化痰散结方中剂量组、温阳化痰散结方高剂量组及联合组,每组6只,建立雌激素受体(ER)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