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酶-天然介质非共价复合体系的分子间作用与催化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jiangb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剩余物木质素是芳香族化合物增值化学品的潜在来源,漆酶(LAC)在木质素的改性及分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漆酶-介体系统(LMS)可用于各种化合物的氧化。尽管对LMS处理木质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有关LMS形成机制及对木质素的转化途径仍不清楚,并且对LMS修饰木质素结构的过程缺乏全面的了解。本文利用亲和力强的G型木质素(GL)与LAC形成LMS,通过荧光光谱法考察LMS内部相互作用,阐明结合机制与LAC蛋白结构诱变机制,并深入研究LMS在分子水平的结合模式,探索不同GL介体对LAC催化产物形成的影响。对酶催化机理是一种补充,也为木质素生物转化提供参考。木质素转化产物为在各种工业,消费和制药应用中使用的有价值特种化学品提供可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介质芥子醇(SA)优先探讨LAC与介质的分子间作用体系结合模型及介质的氧化途径。通过分子模拟、气质联用(GC-MS)、核磁共振(NM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LAC催化SA反应进行了评价。这些方法可以解释由SA结合引起的LAC构象变化;确定SA与LAC的结合方式;并在鉴定产物2,6-二甲氧基-1,4-苯醌(DMQ)后确定酚类介质SA参与氧化反应的机制;研究了SA初始浓度对DMQ产率的影响。研究显示了一种小分子介质如何与LAC结合并形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为深入了解生物降解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2)荧光光谱(FS)、红外光谱、电化学分析法结合理论建模研究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香草醛介质与LAC的分子间作用包括非共价体系分子间的结合参数、电子转移、GL结合后蛋白二级结构变化,确定LAC-GL介质非共价复合体系(LGS)的形成。结果表明:GL与LAC的同一空腔1:1紧密结合形成复合体系;GL的存在增加了电子转移;LAC二级结构螺旋状态和折叠状态在相互转化;分子建模表明,GL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LAC的HIS111、PRO346、LEU459共有腔体形成精密的非共价复合体系。(3)以紫丁香醇为催化底物(LA),用荧光光谱(FS)及分子动力学模拟(MD)研究底物和LAC结合。采用GC-MS和HPLC研究LGS催化作用产物及机理。以脱碱木制素(DL)为底物,研究GLS对DL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LA与LAC的结合力微弱,且在活性空腔偏亲水的环境。LGS酶解木质素模型底物的主产物与LAC催化的产物相同,但前者催化率为LAC的2倍。综合推断LGS酶解机制是非共价复合物的形成加速了LGS与LA的电子转移速率,形成后续反应。对DL,LGS仍表现出比LAC高的催化效率。
其他文献
<正>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己成为全球趋势。然而,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在给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新的网络安全风险点。赛
朱熹以“天理”为形上架构,构筑“太极、理、气、阴阳”宇宙系统、深化完善“理本体论”思想,视其为万物生化的本根和伦理价值的本源,使之获得诠释本体的地位。在诠释方法上,
本文从西江流域洪涝灾害情况、减轻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与对策以及利用西江发展广西经济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说明防灾措施对西江流域经济发展具有保障的作用。1概述西江是珠江
针对温拌混合料中加入纤维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和稳定性的特点.对温拌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纤维、温拌剂的最佳掺量以及混合料的最佳成型温
为了明确设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的结构层位功能,对其进行了非线性力学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面层厚度增大,基层层底拉应力和过渡层剪应力减小;过渡层厚度增大,面层剪应力、层底拉应
面对目前泥石流荷载确定的非针对性和欠合理性,文章作者提出了从泥石流能量的角度出发确定泥石流荷载的新思路。泥石流能量理论是有效防治公路泥石流病害的关键技术,是确定泥石
回填土地层常见于山区及丘陵地带,此类地区平地空间有限,建筑物基础多位于半挖半填的斜坡上或人工回填的洼地上。根据回填物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回填土大致分为素填土和杂填土两类
张北——尚义6.2级地震建筑工程震害调查王彤陈晓东艾树生胡树森(张家口市抗震办公室)1998年1月10日,张家口地区张北、尚义两县交界区发生6.2级地震。我市抗震办震后20分钟即进入震时应急工作状
1997年全国灾情和救灾工作王秀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1自然灾害情况1997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主要发生了地震、雪灾、风雹、洪涝、台风、干旱、病虫害等灾害。民政部、国家防汛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