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云、降水和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115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大省,此项工作具有开始的时间早、作业手段多、作业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但长期以来人影作业有着很大程度的盲目性。由于人影作业的对象是云,目的是开发空中水资源即可降水量从而增加降水。同时,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云、降水等产生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也倍受关注。因此,为了科学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本文针对水资源比较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内蒙古地区做了有关这方面的分析研究。 本文利用ISCCP云气候资料集中的D2资料集、历史天气图、内蒙古中部地区25个地面观测站每日四个时次的云量、云状、16种天气现象和日降水地面观测资料、9个气候因子、内蒙古自治区117个地面观测站的月降水资料、12个探空站的探空资料以及呼和浩特地区的降雹等七类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内蒙古地区的19种云量参数、降水和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多年变化趋势;详细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春夏季降水云、天气系统、降水类型、降水强度的特征、呼和浩特地区的降雹特征;研究分析了气候因子的多年时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以及同云量、降水、可降水量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内蒙古地区总云量、低云量、中云量、液态层积云、液态层云、冰像层积云、冰像层云、冰态雨层云云量呈自西向东依次增多,高云量、卷层云、深对流云云量自西南向东北依次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总云量呈增加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云的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变化趋势以及同几个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新见解。 2、该地区降水量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多的空间分布特征,中部地区降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东部地区多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春夏季,中部地区各类降水云的出现频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不同地区受不同降水云的影响各异。各种类型的降水均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且出现频率自西向东递增。1969—2000年32年的呼和浩特地区降雹日数总体呈上升的趋势。 3、面雨量同液态云量、青藏高原A、B指数、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指数、副高强度指数、副高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同冰相云量、亚洲经向环流、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4、可降水量具有从东到西依次减少的空间分布特点。1980—2000年12个站的可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同青藏高原B指数、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变化趋势相一致。总体上内蒙古地区的降水效率较低。 根据该项成果可以为制定宏观人影作业方案,调配人影作业装备,以及人影作业条件的预报、选择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当地实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的改进,具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韶华易逝,光阴荏苒。对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李建民主任来说.截至今年.他的行医之路将有30年之久。成长于河南那片中华文化之源的中原厚土.李建民教授身上处处体现着“自
农业教育我国古已有之。《易经·系辞》载,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学校形态的农业职业教育则源于清末民初,其后几经发展,始成相当规模,培养了大批
魏宇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完员。1997年北京大学力学系本科毕业,2000年中科院力学所硕士毕业后作助理研究,2001年成为麻省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
实验表明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122(1-s)r2/s小于轴输出机械功率,将异步电动机的122(1-s)r2/s作为转子绕组输出机械功率不正确。
环境治理之路上.他是一位学养深厚、治学严谨的学者;教书育人之路上,他是一位倾心教学、关爱学子的好老师,作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学
先天性子宫畸形有可能引起一些症状或不良后果,例如盆腔痛、月经初潮时异常出血、反复妊娠丢失或早产等。规范的分类、命名和诊断对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准确评估病情、制定治
初春的桂林,乍暖还寒。桂林理工大学幽静的校园内,绿荫葱郁.晨霭轻绕。学校所散发出的浓厚学术氛围.似乎验证着,这里确实是潜心问学的理想去处。在一栋略显陈旧的办公楼里,刚刚从北
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2年3月经国家科委组织论证,1992年5月正式批准组建。1995年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评委验收,并于同年底正式命名挂牌。新能源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现转制为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上级主管部门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新能源中心以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和高效节能为主要研究领域。  新能源中心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夫朗和费太阳能研
专家简介:王树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生于山东博兴。2000年和2003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在中科院化学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到2010年在美
一、前言历代高僧的移动可以说是扩大佛教传播圈的重要因素。据此观点展开中国佛教教线即佛教区域分布之研究的,早在二次大战前日本有山崎宏的《支那中世仏教の展开》一书。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