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蒂亚诺(Modiano),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以记忆的艺术回顾过去,展示普通人的命运和时代紧密相连。虽然他的小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目前对其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拟从陌生化角度对他的获奖作品《暗店街》(Missing Person)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试图探究其中陌生化的保留程度及其对读者的影响。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是克洛夫斯基(Shklovsky)于1917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后来成为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旨在对艺术之于生活的深入探讨。陌生化概念致力于恢复人们对艺术的新鲜感,重新认识事物。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作品的文学性可以通过艺术的陌生化来传达。由于文学和文学翻译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文学翻译作品中,也应该保留原文的陌生化表达,进行必要的创造,以便延长读者的理解时间,让读者欣赏原文的语言艺术,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本研究将在介绍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以及莫蒂亚诺及其作品之后,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从语言层面,重点从词汇,句法,修辞层面结合陌生化对《暗店街》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薛立华和王文融两位译者在翻译中都注意到了陌生化,但是王文融的翻译从多个层次将原文的陌生化保留得更好些,而且对陌生化理论进行了创造性运用。虽然王文融的译文乍看比较难理解,但却更能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译者对陌生化的再现和创造性的运用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许多学者就陌生化做过相关研究,有许多运用得较好的案例,使得译文栩栩如生。当然陌生化也有一定的局限,本文看到局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认为,陌生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发展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期望更多的译者及研究者能够不断探索完善和丰富这一理论。本研究发现陌生化可以运用到文学作品翻译中去,这一理论的应用有助于译者在追求忠实的同时,原汁原味地传递出作者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信息,从而使读者获得新奇的感受。然而,译者在陌生化处理上应把握一个适宜的“度”,否则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