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特拉津是一种农田中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由于其在环境中较为稳定,长期使用造成土壤残留量累积增多,会对一些后茬敏感作物产生严重的药害作用,因此对于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势在必行。本研究从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降解条件的摸索、降解机理的初步研究和菌剂的研制与应用五个方面开展试验,具体结果如下:本试验从黑龙江省讷河市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玉米田地中驯化分离出一株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菌株T3AB1,该菌在72h内对于500mg/L的阿特拉津的降解率能够达到99%以上,后茬敏感作物的室内生测法进一步验证了该菌株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随后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的观察确定了菌株T3AB1的形态特征,通过27项、48个指标的试验明确了其生理生化特征,通过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与比对,得知其与多株节杆菌属细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其核苷酸序列提交至Genbank已获得的登录号为GU459313,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将T3AB1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值、外加碳氮源、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及接菌量对菌株生长及降解能力的影响,得出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如下:含有100-500mg/L阿特拉津的无机盐培养基,pH7.0-8.0,0.5-2.0%接菌量,25-30℃、200r/min摇培72-108h,降解率能够达到99%以上,外加碳源葡萄糖(100-500mg/L)和外加氮源硫酸铵(100-900mg/L)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500mg/L阿特拉津的降解,并且其菌体浓度要高于未添加任何外加碳氮源的处理。降解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主要是胞内酶系的作用,浓度为300-500mg/L的阿特拉津对该菌株降解酶系有很好的诱导作用;已扩增到菌株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前三步基因的保守片段,经测序为trzN、atzB和atzC的组合,得到菌株T3AB1的氯水解酶基因trzN的全长核苷酸序列(1371bp),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GU459314,其序列与代表菌株来源trzN的同源性均为99%,通过软件SWISS-PROT和CBS对该氯水解酶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预测,与已报道的氯水解酶稍有不同。关于降解菌株的应用,本试验从固体菌剂的制备入手,比较了不同承载物的菌剂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力,由此我们选择出一种简便高效的固体菌剂制作方法——未添加承载物冻干法,将此法应用于室内模拟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水稻的生测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剂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综上,本研究的数据及结论定会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有利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