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我国开始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比如: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CPI连续走高,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风险加大等。我国连续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多次调整,试图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达到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但事实证明政策是无效的,学术界对于这种怪象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存款准备金率与通货膨胀相关性方面的理论和文献,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存款准备金率R、广义货币供给量M2的同比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CPI三个变量进行深入的现状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别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最后提出了能进一步加强存款准备金率在治理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和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R与广义货币供给量M2同比增长、通货膨胀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没有直接的影响,它仅仅对通货膨胀率CPI发挥作用,短期来看,波动效应较大,长期趋于平稳。总体来看,短期内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通货膨胀,但长期政策失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在实践中对存款准备金理论进行不断研究和深化,创新符合中国特色的政策运行机制,开拓新的调控模式和方法,更好地为经济的稳健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