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tm5 3’UTR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Laptm5的3UTR是否具有影响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能力的调节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竞争性内源RNA(ceRNA)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  1、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和正常B细胞中检测Laptm5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2、构建Laptm53UTR野生型及突变型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其中突变型表达质粒是将Laptm53UTR序列中与miR-17-3p互补的序列进行突变。将质粒用脂质体转染至293T细胞中,包装得到病毒。用所收集到的病毒感染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38B9细胞系,感染后加入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感染效率,评价Laptm5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在细胞内的过表达情况。  3、通过细胞学实验观察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Laptm53UTR的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情况改变。  4、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其中一个miR-17-3p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和正常B细胞中的表达。分别构建miR-17-3p的表达质粒和含有野生型及突变型Laptm5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融合基因质粒,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7-3p对Laptm53UTR的调节作用。  结果:  1、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38B9)中,Laptm5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较正常B细胞低,提示Laptm5在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抑癌作用。  2、成功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Laptm53UTR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逆转录病毒感染和嘌呤霉素筛选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Laptm53UTR均在细胞内得到了高表达。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3、38B9过表达野生型Laptm53UTR后,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及突变组相比,细胞数目明显减少;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同样显示,过表达Laptm53UTR组细胞可明显抑制细胞数量的增加(P<0.01)。  4、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miR-17-3p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B细胞。miR-17-3p分别与带有野生型和突变型Laptm53UTR的荧光素酶融合基因质粒共转染后,含有野生型Laptm5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含有突变型Laptm53UTR序列者。  结论:  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Laptm5的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Laptm53UTR可抑制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miR-17-3p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对Laptm53UTR具有靶向负调节作用。这一结论提示Laptm53UTR可能具有竞争性结合miR-17-3p的作用,并进而影响miR-17-3p的其他靶蛋白的表达,这是Laptm53UTR能够影响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文冠果大田垄式育苗技术,包括掌握种子处理催芽、整地作垄、播种方式、苗期抚育管理等技术.
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成为我国居民主要食用的农作物之一.为了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小麦的种植需要推广良种高产栽培技术,使得每亩的小麦产量能够达到最大值.同时
本实验针对目前心脏组织工程和心脏干细胞治疗学研究中,胚胎源性干/祖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以体外培养的人胚胎心肌祖细胞(ECPC)为代表,从蛋白和基因水平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安全问题.小麦作为食品的基础性材料,其种植与生长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小麦赤霉病是长期以来影响小麦食用安全的病症,本文主要
我国是世界上产竹大国,自古以来,就把竹林作为重要资源.时至今日,竹林仍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农民群体收入的增加,帮助农民抵御单一作物种植会遇到的各类风险,当前在部分农村地区普及应用了小麦—玉米—马铃薯这三类农作物的间作套栽种模式.该种栽培模式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