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是柴达木原生植物之一,随着不同角度研究的逐步深入,其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为合理利用和保护黑果枸杞这一资源,本研究从代表黑果枸杞品质的代谢物质多酚类化合物及原生地土壤盐分特征两方面开展工作,力求把握多酚类物质生成、积累与土壤盐分的关系,来指导规模化种植立地条件的选择,促进高原特色浆果种植业的发展。采用NaNO2-Al(NO3)3-Na 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鉴定对花青素,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 MS)分析多酚组分,用烘干法、火焰光度法等经典方法分析测定土壤盐分,并经过适当数理统计处理,探讨黑果枸杞多酚类物质对土壤盐分的响应关系。柴达木黑果枸杞总黄酮含量为1.63±0.10%~3.15±0.16%,总多酚含量为8.19±0.50~28.60±0.54 mg·g-1;共分离鉴定到12种花青素类化合物,其中矮牵牛素-3-O-顺式(或反式)香豆酰芸香糖-5-O-葡萄糖苷是主要成分,占花青素总量的49.42%~79.13%,其次是矮牵牛素-3-O-对香豆酸-槐糖苷-5-O-葡萄糖苷,占花青素总量的2.28%~18.22%;咖啡酸、山奈酚、柚皮素、对香豆酸、槲皮素和芦丁是主要的非花青素类多酚组分。柴达木黑果枸杞原生地土壤总体为碱性氯化物型盐土,可溶性盐主要为NaCl,次为KCl和CaCl2;土壤含盐量空间上具有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规律,且与蒸降比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壤Mg2+和CO32-具有强变异度,HCO3-、K+、SO42-、Na+、Ca2+、Cl-呈依次增强的中等变异度,电导率和可溶性盐含量具有中等变异度,p H属变异弱;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与1:1浸提液电导率以二次式拟合关系拟合效果最好(R2=0.9755),可利用最优函数模型通过电导率法快速测定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柴达木黑果枸杞多酚类物质的形成受气候因子和土壤盐分的综合影响。冷—温循环干旱环境有利于黑果枸杞多酚生成,总多酚含量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呈较弱程度的负相关,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过高会抑制柚皮素的合成;黄酮类物质槲皮素、芦丁以及总黄酮的含量与气候相关性较差,与土壤中CO32-极显著的正相关,K+能促进黑果枸杞黄酮的合成与积累,Ca2+则是对黑果枸杞总多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