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新医改实施后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总量、结构及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比较不同地区间社区卫生服务现况差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采取普查的方法,对2014年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资产、总投入和总收入数据来自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研究内容包括全省及各地区社区卫生机构基本情况、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情况、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评价各地区社区基本卫生服务效率。结果2014年广东省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69个,其中,珠三角地区897个,粤东地区61个,粤西地区70个,粤北山区地区41个。全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共39877人,占社区卫生人员的比例为83.12%,其中珠三角地区33080人,占84.13%,粤东地区2557人,占74.79%,粤西地区2033人,占77.92%,粤北山区地区2207人,占84.08%。全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临床医师占比28.19%、中医医师占比7.7%、公卫医师占比5.37%、口腔医师占比1.76%、药剂人员占比9.13%、护士占比36.74%、医技人员占比4.9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38%、本科学历占比35.84%、专科学历占比37.33%、中专学历占比22.38%、高中及以下占比3.07%;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5.01%、中级职称占比24.83%、师级职称占比40.33%、士级职称占比29.83%。全省平均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6.36人、医生1.79人、护士2.33人、中医师0.49人、公共卫生医师0.34人、全科医师1.14人、药剂人员0.58人、医技人员0.31人。全省社区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例为1:1.02,珠三角地区1:1.05,粤东地区1:0.65,粤西地区1:1.06,粤北山区地区1:1.07。全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231148次,人均培训5.80次。珠三角地区人均培训6.33次,粤东地区人均培训2.82次,粤西地区人均培训2.60次,粤北山区地区人均培训4.15次。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提供门诊服务9794.4万人次、入院服务23.6万人次、出院服务23.0万人次、家庭诊治109.2万人次,相对于2008年,2014年全省社区医疗服务人次提高了13.4倍。全省居民建档率为75.93%,新生儿健康管理率为66.24%、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为61.33%,孕期健康管理率为46%,产后访视率为64%,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79.81%,高血压规范管理率为47.60%,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为44.80%,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率为90.03%。由包络分析得,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效率值是0.918,技术效率值是0.937,规模效率值是0.977,综合效率为1的有11个地级市,占全省的52.38%。结论新医改实施以来,广东省地级市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全省社区卫生人员数量依然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地区间卫生人员结构差异大,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建设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全省基本医疗服务量显著增加,社区分流病人作用开始显现,但双向转诊尚未真正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其中居民建档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了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标准,但慢性病患者及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率不足。广东省近一半地级市社区卫生服务效率相对不高。建议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卫生人才配置;创新社区卫生人员管理,优化人才结构;整合“医联体”资源,多层次推进社区首诊和分级诊疗开展,增强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