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肠上皮细胞间的淋巴细胞(intestine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IEL)是位于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间的一类组织松散的浸润淋巴细胞.它们在粘膜免疫防御和口服免疫耐受形
【出 处】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肠上皮细胞间的淋巴细胞(intestine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IEL)是位于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间的一类组织松散的浸润淋巴细胞.它们在粘膜免疫防御和口服免疫耐受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它们在形态、表型、起源、发育、以及功能上与传统部位(脾和淋巴结等)的淋巴细胞有所不同,而这种差异的本质应该存在着相应的分子基础.此外,iIEL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是体外长期培养问题.它对常规有丝分裂原的刺激无应答;对抗-TCR,抗-CD3刺激也不敏感.它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还是至今未能发现其特异性的抗原?基于上述情况,该研究对下列iIEL有关方面进行了初探.第一:小鼠小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与脾T淋巴细胞膜蛋白的表达差异研究.第二:小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减除文库的初步构建.第三:iIEL功能特性的研究.该研究的结果为揭示iIEL功能本质提供了资料,并为寻找iIEL功能相关性特异性抗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Th细胞是CD4T细胞,可依据其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cytokine,CK)分为Th0、Th1、Th2三个亚群,在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为了研究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基础、探讨阴
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理校并举 国无德不兴,人無德不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之所以被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无论什么时候,做人都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建功立业的基础。 树人先树品,立人先立德。德是根本,是成人成才的根基,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在治校理校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理校并举,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德润一中,智慧学校”为品质,以
背景与目的: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50%以上的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目前我国已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且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10%。肿瘤的发生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最让各位班主任头痛的问题就是“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因为班主任每换一个班,班上都会有几个成绩差、纪律差、品行差、行为怪异的所谓“学困生”。每一位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都付出了努力,同时也倾注了心血,但往往收效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下,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几点心得体会。 在转化的过程中要寻访“学困生”的成长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往
该实验旨在深入研究哮喘血清免疫学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观察EOS在气道粘膜炎症中的作用,探讨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研究哮喘治疗新药MK对肺组织非特异性炎症的作用.采用BALB/c
目的:该课题通过应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标记NSCLC中的CD44s、CD31、CD34和FⅧ,旨在分析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探讨CD44基因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以及
以四边形基块1,3,6,8-四炔芘和二结点连接体9,10-二溴蒽通过Sonogashira-Hagihara偶联反应构建了一种多孔芳香有机骨架材料PAF-27.差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一定的热稳定
自2009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全球大爆发后,21世纪的人类已经经历了数次流感病毒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小流行,由于其爆发迅速而且传播广泛的特点,极易导致成千上万人的感染和死亡。H1
研究人员既往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low Cytometry)方法定量研究了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过程中ras p21、p53表达,发现大肠腺瘤性息肉癌细胞ras p21表达量明显增高,而且由上皮不典
目的:了解滨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ICU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菌种,K-B法检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