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绩效评估取向、产学研合作意愿与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nax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科研绩效评估政策的影响。当前,我国传统的以论文和项目数量为主导的学术取向在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出现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分析高校科研绩效评估取向与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探寻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高校科研绩效评估由“学术取向”向“应用取向”过渡的不同路径。本文首先根据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建立了科研绩效评估取向、产学研合作意愿与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理论模型与假设,并根据定义将中介变量产学研合作意愿划分为合作参与、资源寻求维度。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分层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及AMOS等方法验证研究假设,并基于构型理论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可能产生产学研合作意愿从而影响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前因条件组态。实证显示:(1)学术取向绩效评估对高校科技人才产学研合作意愿与创新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应用取向绩效评估则对高校科技人才产学研合作意愿与创新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当前高校更多采用学术取向绩效评估,应用取向绩效评估还有较大实施提升空间;(2)产学研合作意愿对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较于合作参与意愿,资源寻求意愿对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存在更大的促进效应;(3)产学研合作意愿在科研绩效评估取向与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中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FSQCA结果显示:(1)产学研合作意愿是产生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必要条件与核心因素,采用学术取向绩效评估、缺乏应用取向绩效评估及产学研合作意愿为抑制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必要条件;(2)不同组合下的年龄、学历、职称、科研绩效评估取向均能触发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触发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驱动机制分为3种模式,即应用评估取向\两种评估取向*高产学研合作意愿、人口统计学特征*两种评估取向*高产学研合作意愿、学术评估取向*高产学研合作意愿。不触发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驱动机制分为2种模式,即人口统计学特征*学术评估取向*低产学研合作意愿、学术评估取向*低产学研合作意愿。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1)建立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合理搭配实施两种价值取向的绩效评估。在重视学术成果的同时引导科研人员认同“实用主义”文化,采取有力措施激励人才深入一线,合作攻克技术难题;(2)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人才类别设计评估标准,普及技术转移人才专门岗位;(3)从影响高校科技人才产学研合作意愿的个体、环境、利益驱动、内部资源等因素出发,采取具体措施完善使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交易机制,并重视合作意愿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联,激发高校科技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意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和可应用性的关系,为提高烤烟品质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烟叶不同田间外观特征设置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分析不
【目的】探明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程度,为抗病品种的选择及水稻品种的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采用人工注射穗苞
废纸纤维是重要的造纸纤维来源,提高废纸纤维的循环利用率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降低能耗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废纸纤维在回用和脱墨过程中物理性能会发生衰变、白度降低,使得
民俗文化总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间性,总是与一方水土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它既是一种局限性,又是一种特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基于对民俗的概念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古镇开发
近几年来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智能卡行业同样飞速发展。在这两年的发展中,智能卡由最初的标准SIM卡发展成现在行业主流产品MicroSIM和NanoSIM卡,及其组合衍生的二切三切卡
利用古环境、古生物年龄、钻井岩性、岩心等资料,应用DinosoS软件对澳欠利亚W区块的Elang—Frigate组进行了数值沉积模拟。研究区重点层位Elang-Frigate组共划分为3个层序,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