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棘豆属植物共310多种,我国有133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青藏高原以及西南横断山脉地区。棘豆属植物以龙骨瓣具喙为主要特征,属内种的分类长期以来一致存在争议,种类的归并和分类处理大多依据标本,很少有建立在“居群概念”基础上的分类研究。微形态特征在豆科植物分类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其在棘豆属植物中的分类学意义缺乏系统的研究。甘肃是棘豆属植物的重要分布区,至今缺乏对甘肃棘豆属植物的考证和分类学研究工作。为此,本文通过广泛查阅馆藏标本和野外居群观察,结合文献考证和叶表皮及种子微形态研究,对甘肃省棘豆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并探讨了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对18种2变种棘豆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叶表皮细胞形态主要有多边形与不规则两种类型,垂周壁式样有平直-弓形、波状、深波状及浅波状4种类型,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与垂周壁式样在种内是稳定的特征,可以结合宏观形态学资料用于物种鉴定;气孔特征在属内较为一致,可用于探讨属间的系统关系;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对于探讨组间分类以及系统演化关系有着一定的意义。2 18种2变种棘豆属植物种子形状与种皮纹饰在组内与种间有着较大的差异,种子形状在种内较为稳定,可以结合宏观形态学资料用于物种鉴定和分类;种皮纹饰在不同的组保守性不同,在长茎棘豆组比较保守,可用于物种鉴定,而轮叶棘豆组即使种内也有变异。组间性状保守性的不同也可以反映各组间的演化关系。3将六盘山棘豆O.ningxiaensis C.W.Chang处理为了华西棘豆O.giraldii Ulbrich的变种,发表了1个新组合:六盘山棘豆(新组合)O.giraldii Ulbrich var.ningxiaensis(C.W.Chang.)X.Zhao et K.Sun comb.nov.。4通过野外考察和居群变异分析,发现产于甘肃兴隆山的类群与黄毛棘豆存在明显差异,将其处理为新变种长萼黄毛棘豆(拟)Oxytropis ochrantha Turcz.var.longisepala X.Zhao et K.Sun var.nov.。5通过标本查阅与文献考证,排除了密叶棘豆Oxytropis densiflora P.C.Li、毛序棘豆Oxytropis trichophora Franchet及尖叶棘豆Oxytropis oxyphylla(Pallas)Candolle在甘肃的分布。6发现了2个甘肃分布新纪录种:糙荚棘豆Oxytropis muricata(Pallas)Candolle、泽库棘豆Oxytropis zekuensis Y.H.Wu.。7确定了甘肃省分布有棘豆属植物36种3变种,并通过标本考证和野外调查明确了它们在甘肃的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