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MS研究肿瘤细胞的甘氨酸代谢组及其药物的干预作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氨酸和甘氨酸脱羧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论文首先采用LC-HRMS技术检测不同抗癌药物干预前后癌细胞的代谢指纹谱;再对LC-MS数据进行预处理,采集甘氨酸代谢物,进行结构鉴定;然后对样本间甘氨酸代谢物组进行PCA、OPLS-DA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分析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和生物意义,总结不同抗癌药物对不同癌细胞甘氨酸代谢组的干预作用。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7种不同抗癌药物对A549癌细胞甘氨酸代谢组的干预作用研究发现,这些抗癌药物主要干预了甘氨酸代谢网络中的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途径、半胱氨酸-甲硫氨酸代谢途径以及嘌呤代谢途径;同时发现这些抗癌药物对甘氨酸代谢物9(5’-磷酸核糖甘胺酰胺)具有统一的下调作用,该化合物可作为构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的潜在标志物。(2)抗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EGFR抑制剂)和阿法替尼(EGFR&HER2抑制剂)对两种肺癌细胞A549和H1299细胞(p53蛋白缺失)的甘氨酸代谢组的干预作用研究发现:HER2靶蛋白信号通路可能对甘氨酸代谢物组存在微扰效应,而p53基因缺失的细胞的甘氨酸代谢会对抗癌药物的干预更敏感。(3)抗癌药物SAHA和先导化合物LP01对癌细胞(A549和Hela)甘氨酸代谢组的干预作用研究发现,各细胞中两化合物干预后甘氨酸代谢指纹谱具有高度相似性;而进一步的Western Blot试验也发现先导化合物LP01与抗癌药物SAHA具有相同的靶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该结果为构建“细胞代谢组学靶向抗癌药物筛选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构建“细胞代谢组学靶向抗癌药物筛选模型”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寻找肿瘤干预治疗靶标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芯片级安全是保障电子设备底层硬件安全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加入芯片安全方面的考虑。集打印、扫描、复印和传真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打印机是现代办公场景中常用的电子设备,打印设备的安全性成为了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而打印主控芯片的安全是打印机安全性的根本保障。一般的打印主控芯片不具备抗攻击性,内部数据容易被窃取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赖床更可怕的“疾病”,那么非拖延综合症莫属了。本来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杜绝游戏与电影,为自己制定一个完美的工作学习计划,却不想只是看了几个帖子、挑了
"绿色印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印刷方式,不仅要保证印前、印刷、印后各环节要使用环保材料,同时还需要采用绿色的印刷工艺,节能减排,体现市场经济和环保事业的双赢,达到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