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贸易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11B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世界贸易体制的研究主要基于国际法学角度,国际贸易体系作为国际贸易研究的三大方向之一,其研究范式理应与传统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保持一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多边贸易体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提出,使得对世界贸易体制的研究“回归”到国际经济学研究框架中,初步实现了经济学与国际法学的交叉融合。本文的逻辑结构主要分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基于经济学研究范式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理论基础、制度特征、多边贸易谈判的三大特征等进行分析;二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实践与绩效进行考察,并从多哈发展议程视角剖析多边贸易体制的深层危机;三是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探讨中国参与WTO的绩效与应对策略。首先通过对多边贸易体制不同研究范式的比较,重点阐述了多边贸易体制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基本框架,分析了该体制的内在逻辑,回答了贸易协定存在的目的,即各国在特定目标函数下,通过制度化的合作博弈(贸易协定),提供一个能避免陷入由贸易条件变化导致的“囚徒困境”,改善整体福利水平的制度框架。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制度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博弈的角度,指出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导向、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和成员实力的非对称性,决定了多边贸易谈判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竞争又合作的博弈过程,分析了多边贸易谈判的三个明显特征:基于演化的共赢性博弈;基于最优关税组合的多层合作博弈和一揽子议题谈判下的市场准入交换博弈。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其次,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实践与绩效的考察,基本证实了多边贸易体制经济学研究范式得出的结论:虽然“多哈发展议程”的进展中遇到一些挫折,突显多边贸易体制的深层危机,但并非意味着多边贸易体制的毁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具有权威的、合理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本文试图从多哈发展议程视角分析多边贸易体制的困境,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健康发展寻找改革的方向。最后,基于上述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本文认为,随着我国过渡期基本结束,作为WTO成员和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在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与和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中应有自己的立场和作为,必须在维护中国主权和国家利益、进一步开放市场和促进改革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享受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并从多边贸易体制、区域经济合作、国内贸易改革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多边贸易体制制度安排的内在机理是实现互惠性的合作共赢博弈,也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国际贸易体制,其所代表的共赢贸易理念是在国家界限存在情况下,国际贸易理论演化的最高阶段,一个具有权威的、合理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实践和绩效表明,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困境和挫折是正常的现象,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各成员方只有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享受多边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成果。
其他文献
为分析内加强环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蜂窝梁(IATCFSST-SCB)中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抗震性能,对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模拟前,采用前人内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的税收改革,开启了中国税收现代化的进程。营业税作为一个引自西方,并取代地方厘金的税种,在平衡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商人的税收关系中有着
讨价还价一直是经济学家、博弈论专家深刻探讨的课题,纵观已往的研究历程,虽然存在某些扩展或改善传统讨价还价协议的工作,但协议中参与者交替公布出价的基本性质却从未改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展,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为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社会目标的产物,作为技术
一、基本概念金属波纹膜片通常是指刻制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薄片。它在一定的载荷作用下能产生相应的位移,常见的波纹形状如图1所示。 1.有效直径D:是指膜片工作部分所占用
复杂的矿物组成给测井岩性识别及矿物含量的计算带来了较大难度。对元素俘获测井资料的解释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矿物成分及含量问题。在实际解释过程中所使用的元素与矿物之间转
“作为方法”的命题首先来自日本著名汉学家竹内好,从竹内好1961年“作为方法的亚洲”到沟口雄三1989年“作为方法的中国”,其中展示的当然不仅仅是有关学术“方法”的技术性
2015年中国大洋33航次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6°48′N附近进行了热液异常探测,成功发现了大糦热液区。本文对该热液区附近采集的CTD水样开展了水化学与颗粒物分析。结
采用当前方法在持续强降雨环境下提取地质危险区的灾害特征时,不能准确地计算特征因子对应的权重,提取到的特征精准度较低。基于此,提出持续强降雨天气下地质危险区灾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