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病例观察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静脉注射乌头碱复制心律失常动物模型,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抗乌头碱中毒所诱发的心律失常的作用。 2.在临床病例中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抗乌头碱中毒所诱发的心律失常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试验部分:以雄性SD大鼠(SD大鼠)8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用药试验及治疗用药试验,静脉注射乌头碱复制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1.预防用药试验: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双黄连(60mg/kg)、双黄连(30mg/kg)、利多卡因(5mg/kg),5min后,静脉恒速注射乌头碱,通过标准肢导II导联E C G,分别记录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的时间并计算相应时间乌头碱的累积用量 (μg/kg)。 2.治疗用药试验:快速尾静脉注射乌头碱复制大鼠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待典型的频发室性早搏出现后,立即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双黄连(60mg/kg)、双黄连(30mg/kg)、利多卡因(5mg/kg),记录用药后各组死亡动物数、恢复窦性节律的动物数;记录各组大鼠的心电图;并在7min内每分钟对大鼠的心律失常进行评分,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临床部分:以临床收治的5例乌头碱中毒诱发心律失常病例为研究对象,予双黄连粉针剂静脉滴注,记录心电图,根据心电图记录恢复窦性节律的时间:并记录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 1.预防用药试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黄连粉针剂(60mg/kg、30mg/kg)组及利多卡因组均可明显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的阈值(P<0.01)。而双黄连粉针剂(60mg/kg)组在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心室纤颤的阈值方面优于双黄连粉针剂(30mg/kg)组及利多卡因组(P<0.01)。 2.治疗用药试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黄连粉针剂(60mg/kg、30mg/kg)组及利多卡因组均可明显对抗乌头碱中毒大鼠心律失常,降低中毒大鼠的死亡率,分别可使75[%]、50[%]、50[%]中毒大鼠的心律失常恢复为窦性节律(P<0.05);双黄连粉针剂(60mg/kg、30mg/kg)组及利多卡因组均可明显降低乌头碱中毒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P<0.01);与双黄连(30mg/kg)组及利多卡因组比较,双黄连(60Mg/kg)组在5min内即显示降低心律失常评分的作用明显优于双黄连(30mg/kg)组和利多卡因组(p<0.01)。 3.临床病例观察结果显示:双黄连粉针剂可迅速对抗乌头碱中毒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且临床症状消失快。 结论: 1.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大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有明显预防作用,可明显增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的阈值。 2.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利多卡因;并观察到双黄连粉针剂抗乌头碱中毒大鼠心律失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 3.临床病例观察结果显示: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可乐定鞘内注射对镜像痛大鼠痛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按Chacur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炎镜像痛模型。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组空白对照组(n=9),II组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本土化和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F、P-gp的表达与化疗耐药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湘雅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75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上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