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丁•戈迪默三部小说中跨种族爱恋及白人女性身份建构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ang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丁·戈迪默因其对南非文坛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被誉为“南非的良心”。她的创作生涯悠久,跨越了南非官方的种族隔离时期。作为多种文学奖项的摘冠者,戈迪默先后于1974年及1991年荣获布克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在戈迪默大多数的作品中,她频繁地对白人女性的形象进行细致刻画并且将其内心世界及外部生活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与此同时揭示了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南非白人女性身份挣扎的艰辛历程。   本文运用斯图尔特·霍尔和琳达·马丁·阿尔科夫关于身份的理论以及拉康的“他者”理论,旨在探讨纳丁·戈迪默的三部小说--《恋爱时节》(1963),《大自然运动》(1987)及《邂逅》(2001)中所体现出来的白人女性的身份建构,从而揭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白人女性身份的不确定性,尤其侧重于她们经历跨种族爱恋前后身份所发生的变化。   本文以白人女性在其生活圈子中所体现的“他者”形象为主线,以不同的途径来建构身份作为出发点,分析戈迪默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白人意识”。通过分析种种独特的身份建构过程,本文揭示出身份的本质寓于个人的历史文化之中,并且身份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随之变迁、重构。此外,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显示出戈迪默在创作中始终受到了其种族身份的限制,她并未刻意地对黑人身份进行刻画,相反,她对于南非白人女性的身份建构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纳丁·戈迪默的生平,回顾了其作品相关的文学评论,阐述了身份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理论。论文的主体部分由第二到第四章构成。这三章分别就白人女性身份建构的过程进行论述:身份的缺失,身份的建构以及身份的重建。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其中对戈迪默聚焦于白人女性身份建构以及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社会环境稳定,各行各业积极恢复发展生产,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劳动力供不应求。日本企业注意到终身雇佣可以稳定员工队伍。从此,终身
2012年,对于中国魔兽迷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昆山,这是一个若干年后提及起来,都会对中国电竞发展极其重要的城市。在2012和2013年两年承办WCG世界总决赛,虽然在此之前很多比赛已经对War3判了死刑,但是在2012年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TeD高高举起五星红旗和千万观众对魔兽比赛的欢呼声雷动。  赛场外,一个人影,瘦瘦的,孤单的离开了赛场。  他叫余健凯,而熟悉魔兽比赛的朋友都叫他玉米
《国史大辞典》中给出的定义:游女不仅指通过性去交换物质和金钱的女性,还包括日本传统的以歌舞、乐曲、表演等艺术行业为主、在宴席上表演助兴的女性。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
E. 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他创作初期正值英国向现代主义过渡。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受到威胁,国际关系紧张。工业革命、机
转述或引述是文章之外的观点在文章中的元语言再现,在学术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学术论文写作也不例外。通过引述前人研究,作者可以阐明研究背景,呈现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发现
当前,国内外对于中西英语新闻的研究大多从批评语言学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隐藏于后的意识形态差异。运用文体特征理论对中西英语新闻进行对比分析的并不多,且当前的一
坎宁安的经典之作《时时刻刻》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他写这本书也为了向伍尔夫及她的《达洛维夫人》致敬。他特殊的同性恋身份使他对人以及社会有他独到的见解。一方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