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核心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四川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也是较早实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省份之一。经过多年的改革,四川农村金融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是,我们还发现四川省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仅仅依靠单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很难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不大。这也是近年来四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四川农民收入增长的金融影响因素,不仅为四川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农村金融理论。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主要是按照基础理论——现状分析——实证研究——结论建议的思路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农民收入现状与问题分析。通过分析四川省农村地区农民的人均收入情况,包括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以及农民收入结构及来源情况,进一步发现农村农民收入发展存在的问题。2.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发展历程,并进一步分析四川省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3.四川省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选取整个四川省农村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原序列进行预处理,随后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二是选取了四川省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以及面板协整检验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对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进行实证分析。4.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构建的模型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四川省1988年—2017年的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关系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通过相应的单位根检验,发现四川省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发展结构、财政支农强度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水平都是一阶单整的,随后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发展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正向作用,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会抑制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知道,只有农民收入是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其他变量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没有因果关系。(3)根据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可以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出现了负效应,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发展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出现了正的效应。另外,根据方差分解可以知道,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收入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最小的是农村金融发展结构。通过对四川省10个地级市2010年—2017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的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四川省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原序列为平稳序列,且各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后又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根据回归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发展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增长都有影响。(2)根据实证检验可以知道,四川省10个地级市的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发展效率对四川省10个地级市的农民收入增长起了正向的积极作用,而四川省10个地级市的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农民收入增长起了抑制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效率;(2)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3)加强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率;(4)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居民的多样性需求;(5)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