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受体蛋白Optineurin、CALCOCO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自噬是一种在真核细胞中高度受调控的、溶酶体依赖性的重要细胞代谢过程,主要参与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聚集体、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侵入细胞的病原体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细胞自噬过程中的目标底物识别环节,有一类自噬受体家族蛋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功能异常会引起大量的人类疾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免疫炎症等。  Optineurin(OPTN)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自噬受体蛋白,在多种选择性的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aggrephagy,xenophagy和mitophagy。其突变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联,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PTN在选择性细胞自噬中的独特功能能被另一个ALS相关的TBK1激酶所调节。然而,迄今为止,OPTN与TBK1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的疾病突变位点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和结构生物学分析,证实了OPTN与TBK1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并且揭示了其形成复合物所需要的最小相互作用区间。然后运用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成功地解析了OPTN/TBK1的复合物晶体结构,经过详细的结构分析,揭示了OPTN与TBK1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最后,结合解析的OPTN E50K/TBK1突变体复合物晶体结构和相关的生化分析,我们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详细地解释了已知的OPTN和TBK1相关的疾病突变位点的致病分子机制。此外,为了揭示TBK1结合不同的接头蛋白是否采用相同的结构模式,我们解析了NAP1/TBK1的复合物晶体结构,通过与OPTN/TBK1的结构比较结合详细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不同的接头蛋白采用类似的结构模式竞争性地结合TBK1。综上所述,我们所有的实验结果不仅为TBK1如何结合和调控OPTN在选择性细胞自噬中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机制,而且拓展了我们对于由OPTN和TBK1缺陷所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机理的理解。  作为典型的可以结合泛素的细胞自噬受体蛋白,OPTN和CALCOCO2/NDP52分别通过其UBAN结构域和UBZ结构域识别不同连接方式的多聚泛素链,从而介导选择性的细胞自噬。但是目前,关于OPTN和CALCOCO2识别多聚泛素链的UBAN和UBZ的结构,以及选择性地结合不同类型的泛素链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在本文中,通过系统性的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OPTN,其UBAN结构域能够特异性地结合M1和K63连接的泛素二聚体(DiUb),并且对M1-DiUb表现出更高的亲和力。此外,我们解析的OPTN_UBAN和M1-DiUb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不仅揭示了一个新颖的UBAN结合M1连接的多聚泛素链的结构模型,而且为解释已知的处于UBAN区间的相关疾病突变位点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结构基础。关于CALCOCO2,其C末端结合底物的区域包括一个非常动态的锌指结构(ZF1)和一个典型的C2H2型的锌指结构(ZF2),并且仅仅依赖于典型的C2H2型锌指来识别单个泛素和多聚泛素链。我们解析的CALCOCO2_ZF2/mono-Ub的复合物晶体结构不仅解释了CALCOCO2特异性识别泛素的分子机制,而且揭示了一种新的锌指结构结合泛素的作用模式。综合以上数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为细胞自噬受体蛋白OPTN和CALCOCO2如何介导被多聚泛素包裹的底物进行自噬降解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针对我国土壤PCBs的污染特点,初步探讨了含有PCBs的变压器油分析与测定,两种典型的耦合修复过程和PCBs代谢产物的植物毒理三个方面的问题,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一种经过
大相岭山系进行了野外数据的收集,对大熊猫的生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从3月~5月对大熊猫的数量和交配期间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从6月~7月做社会经济调查;从8月~9月对大熊猫产仔期间
短路故障选相开断的实质是根据短路电流的特性,控制开关在最佳时刻分闸,尽可能减少燃弧时间,以提高开关的开断能力和延长开关寿命。目前该项技术国内外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达到真正的工程应用。短路故障选相开断关键在于快速有效地辨识出短路故障电流参数。本文对现有的故障电流参数辨识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在有噪声、谐波的情况下进行仿真,探讨在恶劣情况下各算法的零点预测误差和收敛特性。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传统上,电力系统由区域内的发电机组以及区域间的联络线提供备用容量。随着发电构成的变化,特别是大容量火电机组与核电机组所占比例的提高,计及能效与环境等因素,发电侧备用的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大容量间歇性能源的并网,以及负荷需求的快速增加,使得电力系统对备用的总量与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仅由发电侧提供备用容量的形式会有所转变,挖掘负荷侧备用的潜力开始倍受关注。加强对负荷侧提供备用的研究和利用,对促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其发育是一个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等紧密协同的渐进过程,包括BBB诱导形成和屏障功能成熟两个阶段。尽管
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植物是重要的野生果树资源,我国是其主要分布区。但针对猕猴桃属自然居群研究较少,阻碍了其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由于猕猴桃属自然分布广泛,物种间自然
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电压转换、能量传递的作用,是电网高速公路输送潮流的枢纽。作为电力系统中最关键的电气设备之一,如何保障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一直以来是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现有的统计资料表明,在电力变压器出现的诸多故障中,绕组变形是最为常见的诱因之一。然而,变压器绕组变形的传统检测手段多局限于离线应用,无法实时地对变压器绕组状态进行有效诊断,更难以在变形初期及时发现异常。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及时
数值仿真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以及安全防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模型完备、可接受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是对电力系统数值仿真程序的基本要求。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增大、用户分析需求多样,为使用户能快速、灵活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提供具有良好开放性的电力系统仿真程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分析了电力系统数值仿真软件的现状与大量计算机资源闲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云理念的开放式电力系统数值仿真系统方案。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