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再生沥青宏观流变特征及其微观再生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越来越多的沥青路面逐步进入养护维修阶段,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是未来我国道路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但是,关于以植物油作为再生剂来再生沥青的研究相对来说还相对较少,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领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分析了基质沥青老化再生以及二次老化的机理,对比了老化、再生、二次老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沥青性能,从而深入挖掘沥青的流变特征。本文首先从微观的角度探究沥青的老化再生及二次老化机理。对不同老化阶段的沥青进行测试分析,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沥青中各官能团对老化状态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FTIR)分析沥青中的各个官能团对于老化状态的影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试验(AFM)从沥青的微观表面结构来分析其老化再生及二次老化的机理,揭示沥青老化的微观变化,分析沥青可再生的主要原因,同时观察了一次老化与二次老化之间的区别。其次,本文从宏观角度解释了沥青的老化再生和二次老化机理,并对不同老化阶段的沥青进行了高温流变试验,分析了老化再生过程中复合剪切模量、相位角和车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分析了老化再生过程中的恢复率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最后,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建立了沥青组分的分子结构,并根据性能的变化分析了沥青分子组分和再生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表明原样沥青在老化再生过程中I(C=O)和I(S=O)指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组分在沥青老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形成羰基和亚砜基,植物油再生剂不能改变这部分的官能团来改变沥青性能,而只能加入轻质组分来调和组分的比例;原子力显微镜试验表明,植物油再生剂具有抑制沥青表面相分离的能力,与沥青“蜂状结构”有关,植物油再生剂能够提高老化沥青的粗糙度,将老化沥青的粗糙度恢复到原样水平甚至更高,微观上证明了植物油再生剂的软化和再生作用。(2)沥青老化导致沥青中羰基、亚砜基等极性化学官能团增加,分子量增加,导致沥青刚性增加。在再生剂的作用下,大部分只是旋转化学键,而分子间的滑移减少,使沥青恢复部分性能,提高应变恢复率。(3)分子力学模型模拟的密度和组分指标与基质沥青的实际密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沥青分子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发现,沥青老化后沥青质聚集,添加再生剂可以降低沥青质的聚集程度。
其他文献
硼酸盐材料的结构类型丰富,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本论文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四例无机有机杂化碱金属硼酸盐:Na3[B6O10]·[HC ONH](1)、Na2[B10O16(OH)2]·[H2en]·H2O(en=H2NCH2CH2NH2)(2)、Na2[B10O16(OH)2]·[H2dap]·2H2O(dap=H2NCH2CH2CH2NH2)(3)、Na6[B10O16
【目的】研究金银花、连翘及金银花-连翘药对(金银花-连翘1∶1)对北疆地区携带fneB毒力基因的马链球菌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equi,SEE)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影响。【方法】首先对1 g/mL的金银花、连翘及金银花-连翘药对(金银花-连翘1∶1)水提物进行中药配比浓度梯度试验,然后与携带fneB毒力基因的L1菌株、lytA+fneB+ply毒力基因的D1菌株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对气候和环境变化较敏感,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理想区域。本文选取厚350 cm的安龙泥炭AL18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的AMS14C定年,基于孢粉和炭屑分析,对TOC、TN、含水量和干容重进行测定,并通过岩芯扫描方法获得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和色度特征,重建安龙地区11.4~3.5 cal.ka BP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变过程。结合环境代用指标的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
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在系统生物学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早在1969年,Kauffman第一次提出了用布尔网络来模拟基因调控网络。布尔网络非常适合对基因调控网络进行建模,因此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利用矩阵半张量积方法对布尔网络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建模基因调控网络,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框架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预备知识,包括矩阵半张量积的定义和性质,逻辑函数的矩阵表示和布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电磁波技术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农业、工业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很多危害,不仅威胁人体健康,还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设计和制备新型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金属Cu纤维属于介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具有低逾渗阈值、高导电性、高丰度、低成本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高反射、耐环境性差的缺点。因此,本文通过将其与磁性金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由于其低毒、低污染、生物相容性好、结构易于协调等优点,在光电子器件,防伪,生物成像等方面展现出了重要应用前景,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纯有机RTP材料由于其低的自旋轨道耦合,单重态到三重态的自旋禁阻,三重态易失活,易被氧气猝灭等特点,故一般只能在低温或惰性气体环境中观察到其磷光现象。而如何构建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热点。构建的主要思路包括通过增强自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作为计算视觉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图像处理领域显著的优势,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在精准度等评价指标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方法,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对图像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幅度提升了目标检测算法的性能。当前目标检测算法对图像中面积占比小于1%的小尺寸目标的检测效率明显低于大尺寸目标,小尺寸目标检测任
将光响应模块引入组装基元中用以构筑具有光刺激响应性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并实现其结构和功能的时空可控性调控,是超分子化学和功能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利用了基于萘(NAP)与三唑啉二酮(TAD)衍生物的绿光诱导环加成反应(黑暗条件下发生裂环反应),分别构筑具有独特光门控大环穿梭行为的光响应[2]轮烷和光响应非平衡态氢键超分子聚合物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在第一部分工作中,设
根据椰子(Cocos nucifera L.)的外部形态特征可以将椰子分成两个种群,高种和矮种。高、矮种椰子在开花时间上存在巨大差异,高种椰子需要8-10年的时间完成从营养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矮种椰子仅需4-6年。花期是产量性状的一个分量,在模式植物以及诸多作物中相关研究较多。在植物中至少存在5种开花途径:包括春化途径,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GA途径以及年龄途径。椰子主要在热带种植,其开花相关的分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一项随机对照实验旨在探讨弹力带抗阻锻炼对乳腺癌患者胰岛素、IGF-1、IGFBP-3、血糖及血脂的影响,为弹力带抗阻锻炼运用在乳腺癌康复中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招募到24例乳腺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人。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居家弹力带抗阻锻炼,锻炼动作包括站姿弹力带侧平举、站姿弹力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