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化剂的类型对润滑脂弹流摩擦特性的影响

来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充分供脂的条件下,润滑脂稠化剂类型和基础油粘度对润滑脂摩擦性能的影响。微牵引力试验机(MTM)可以很好地模拟轴承的工作状态,测量两组稠化剂类型不同和两组基础油粘度不同的润滑脂在不同工况下的弹流摩擦特性。根据实验要求制备基础油分别为多元醇矿物油和合成油,稠化剂分别为锂基稠化剂和脲基稠化剂的四种稠化剂。另外,分别以粘度为48mm/s2、68mm/s2和220mm/s2的矿物基础油,聚脲为稠化剂制备三种不同粘度合成聚脲润滑脂;分别以粘度为48mm/s2、68mm/s2、110mm/s2和220mm/s2的矿物油基础油,锂基为稠化剂制备四种不同粘度矿物锂基润滑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知:不同粘度的润滑脂,纤维缠绕程度随着润滑脂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实验结果也显示,润滑脂的摩擦系数随着基础油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当润滑脂的粘度为110mm/s2时,纤维缠绕程度最高结构最稳定,受到环境的影响最小,但是摩擦系数相对较大。根据实验要求制备粘度为68mm/s2,基础油分别为多元醇矿物油和合成油,稠度为280稠化剂分别为锂基稠化剂和脲基稠化剂的四种润滑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知:聚脲润滑脂的纤维缠绕程度明显高于锂基润滑脂,聚脲润滑脂比锂基润滑脂抗外界干扰能力更强且聚脲润滑脂更容易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润滑油膜,所以摩擦系数更小一些。因此,聚脲稠化剂摩擦特性明显优于锂基润滑脂。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研究人员对移动机器人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相关的研究内容代表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技术更是十分重要。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完成任务的前提,通常被作为底层控制策略放置于机器人控制器中。移动机器人目前被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医疗等多个领域。因此,对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可以进行详尽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相关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包括
研究背景2018年我国肝癌占世界新发、死亡病例的近50%,同期肝癌新增确诊病例37万人次,同期死亡病例32.6万人次。因此,肝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肝
淀粉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原料,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淀粉含水量是判断淀粉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保证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成品淀粉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4%。国内的大多数淀粉厂商对生产线上淀粉含水量的检测通常是用人工经验检测或者离线检测,难以保证淀粉水分检测的可靠性与实时性,国外科技含量较高的在线水分检测系统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到国内的诸多淀粉生产线。而且淀粉水分的检测在整个淀粉生产环节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在化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LPG球罐质量对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至关重要。球罐焊缝因为其受到内部高压气体挤压,应力较大,同时会遭受天燃气中H_2S等气体腐蚀,导致焊缝产生缺陷,严重影响生产生活。通常在检测球罐内部焊缝缺陷时,需要先在内部搭设脚手架,然后对焊缝进行打磨,最后由检测人员手持检测设备对焊缝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需要检测人员查看检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可以直接建立大脑与外界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由于脑电信号的时效性和个体差异性,通常需要在每个分类实验开始时收集大量的训练数据。为此,引进迁移成分分析算法。首先基于上肢运动想象范式分别采集训练时间为3天和7天的10名受试者脑电信号,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预处理。同一时间脑电信号:其他时间或其他受试者(两者时间间隔均约为4天)分别为1:1
脑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颅脑的原发性或者脑转移性肿瘤,其中脑胶质瘤占颅内瘤的45%,是颅脑肿瘤最危险的类型之一。在脑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高的细胞
核孔蛋白复合体位于细胞核膜,它在核质之间大分子物质交换方面发挥通道功能。前期的研究证明核孔蛋白复合体会影响植物开花时间和生物钟周期,但是核孔蛋白是如何参与这些生物
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结构变化的一个复合过程,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层面、多个尺度和多种途径,具有中介性、动态性、开放
在传统制造业中,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能应用在各种场所,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显著地提高了生产率以及经济效益。但是工业机器人机构复杂、现场维护成本高,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监控与诊断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在综合分析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包括知名企业、国内外大学、研究院开发与研究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研究,本文针对HRT-120型工业机器人对物联网远程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中存在的成本过高、诊断数
本文针对弹上仪器设备上电后,电磁继电器触点吸合后的状态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在整机上电的状态下继电器的抖动或在冲击测验时,触点容易出现的错误断开及闭合等问题,该故障一般是由抖动所产生的,经过进行对比分析现有检测系统设备的优劣程度和检测精度,选择采用FPGA来实现检测的核心功能,并完成相关器件的选择,整个系统的设计分为三部分,前端信号的输入电路的设计,FPGA数据的存储和抖动检测模块的实现,上位机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