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几种沙生植物根际自身固氮菌的筛选及对杨柴接种效应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的固定沙丘沙为研究对象,对土壤自身固氮菌数量、固氮酶活性、自身固氮菌功能以及对杨柴接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鄂尔多斯沙漠固沙植物杨柴(Heysarum fruticosum varmongolicum)、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Y.Yang)、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樟子松(Pinus syvistris var mongolica)、花棒(Hedysarumscoparium Fisch.et Mey.)和油篙(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12个在无氮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的菌株。2.利用气相色谱对112菌在斜面培养基上的固氮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有35株有固氮能力,其中有16个菌株固氮酶活性大于10 nmol·h-1·瓶,其中ZS3、ZS56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23.7 nmol·h-1·瓶、83.6 nmol·h-1·瓶。3.对固氮酶活性大于10 nmol·h-1·瓶的16个菌株利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它们的固氮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16株菌都能固定空气中氮无素。4.对16株菌的溶磷解钾能力测定,其溶磷性有差异,在Pikovaskaia’S平板培养上溶磷圈的直径大小YH510>YC59=YC52>ZS56=HB57>ZS3,然而在液体培养基测定溶磷强度时,YC59和YC52这两株菌菌液中有效含量最高分别为338.3μg/mL、335.0μg/mL;进一步测定这六株菌的解钾能力,在解钾培养基上表现为YH510的解钾圈最大达到2.3cm,ZS3的最小仅为1cm,在液体培养基中ZS56的解钾强度相对最高。5.用1对16S rDNA通用引物,对6株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表明,ZS3和ZS56两菌株的16S rDNA全长均为1502bp,同源性达98.32%,其中HB57、YC52、YC59和YH510四菌株16S rDNA全长均为1450bp,同源性达99.81%,再结合Biolog系统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ZS3属于假单胞菌属的Peseudomona mandelii,ZS56属于假单胞菌组桔黄假单胞菌(Peseudomonas aurantiaca),HB57、YC52、YC59和YH510属于根瘤脓杆菌组根瘤菌属Rhizobium sp.。6.结合这16株菌的固氮酶活性与溶磷解钾强度,确定将ZS3、ZS56、HB57、YC52、YC59和YH510做成液体接种剂生测,研究对杨柴的生长作用,结果表明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