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胺受体McOAR2在厚壳贻贝发育及免疫过程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是一种海洋经济贝类,因其营养价值丰富而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贻贝的产量受到幼苗成活率,成贝的抗病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海洋环境恶化,给贻贝的养殖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而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发育机理和环境胁迫下成贝免疫机制的研究成为保证贻贝健康养殖的有效手段。章鱼胺受体(octopamine receptor,OAR)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无脊椎动物的变态发育以及环境胁迫下的应激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厚壳贻贝外套膜转录组数据,克隆了章鱼胺受体基因McOAR2的c DNA全长并对其具体的功能进行研究;探索了章鱼胺及其受体在厚壳贻贝变态发育及环境压力下的免疫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McOAR2在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首先从本实验室的厚壳贻贝转录组数据中获取了章鱼胺受体基因(McOAR2)的部分序列,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其c DNA全长,该基因全长2055 bp,其中包含169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63个氨基酸。将其氨基酸序列与以下物种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序列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OAR2、OA/TAR2、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青螺(Lottia gigantea)、福寿螺(P.canaliculate)、静水椎实螺(Lymnaea stagnalis)、加州海螺(Aplysia californica)、双班蛸(Octopus bimaculoides)相似度分别为52.09%、52.61%、52.97%、52.17%、53.08%、45.27%、44.12%、42.68%、55.64%、40.14%。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了McOAR2基因在厚壳贻贝幼虫各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眼点幼虫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推测McOAR2基因可能参与了厚壳贻贝眼点幼虫到稚贝的变态发育过程;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本研究选择了部分章鱼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等药物,分别对厚壳贻贝眼点阶段幼虫进行暴露实验。结果显示,激动剂实验中,24 h暴露和持续暴露条件下,激动剂在不同浓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导活性,其中章鱼胺在10-6~10-4 mol/L浓度均表现出诱导活性;在拮抗剂实验中,10-6~10-4 mol/L米塞林、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均抑制了眼点幼虫的变态过程。虽然章鱼胺具有诱导眼点幼虫变态的作用,但其是否通过McOAR2进行调控还未可知,因此采用RNAi技术将眼点幼虫的McOAR2进行敲降,对缺失McOAR2的眼点幼虫进行诱导变态实验,发现其变态率显著降低。由此得出结论,厚壳贻贝中存在章鱼胺受体基因(McOAR2),且章鱼胺可通过McOAR2调控眼点幼虫的变态发育过程。2.McOAR2在温度升高及弧菌诱导后的表达分析为探究章鱼胺及其受体(McOAR2)在厚壳贻贝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T-q PCR分析了McOAR2在厚壳贻贝成体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革兰氏阴性菌嗜环弧菌(Vibro cyclitrophicus)在21、27℃两个温度下感染健康贻贝,通过RT-q PCR检测感染后McOAR2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血清中章鱼胺的含量,并对相关免疫酶活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各个组织中均检测到McOAR2受体基因,且足、鳃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推测该基因可能与厚壳贻贝抵御外界环境有关;对21、27℃两个温度下,V.cyclitrophicus后的足、鳃、血淋巴进行McOAR2基因定量,发现其表达量在足、鳃中无明显变化,在血淋巴中,21℃条件下,V.cyclitrophicus感染后血淋巴中McOAR2基因表达量从3 h开始上升,6 h达到最高值,随后趋于稳定;27℃时,在诱导0 h至6 h之间,McOAR2表达量迅速上升,6 h达到最高值,随后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血清中章鱼胺含量在两个温度感染后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21℃处理组整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27℃处理组,章鱼胺含量在12 h达到最大值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后显著下降,在48 h降至初始水平,且感染前12 h,27℃处理组章鱼胺含量均高于21℃处理组;21℃处理组的SOD活性呈现先降低后上升趋势,但整体无显著性变化(P>0.05)。当温度为27℃时,SOD活性从12 h显著上升(P<0.05),在24 h到达最大值61.87 U/ml,随后显著下降至初始状态。CAT活性在两个温度下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章鱼胺受体可能参与了厚壳贻贝抵御细菌的免疫反应,且在高温下介导的免疫反应更强烈。3.细菌感染及温度升高对厚壳贻贝血淋巴章鱼胺含量及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血淋巴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反应的关键部位,血淋巴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来影响病原体对宿主的感染,而章鱼胺是压力下的循环激素,在血淋巴中起到吞噬作用,其含量受到免疫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厚壳贻贝血淋巴中章鱼胺含量及微生物群落在细菌感染与温度的双重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化情况。在27℃时,暴露于含有V.cyclitrophicus的海水中导致厚壳贻贝的高死亡率,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表示,这与降低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有关,且温度是塑造贻贝血淋巴中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此过程中血清中的章鱼胺含量显著升高,说明环境胁迫造成血淋巴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诱导了血清中章鱼胺的释放,过量的章鱼胺增加了贻贝对疾病的易感性。线性判别分析(LEf Se)可筛选健康贻贝与死亡贻贝血淋巴中的差异细菌,作为环境标志物,用于分析贻贝生存状况的健康指标。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丙酸铬,研究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索热应激环境下奶牛饲粮中丙酸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同时检测牛奶中的铬含量,防止在食品中残留,为生产上丙酸铬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研究选取64头健康状态良好且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对照组(CON)饲喂
“语境”这一概念最先由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给《意义的意义》一书所写的补录中率先提出并做出了相应解释。随后,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以及广泛讨论。语境的主要功能包括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众所周知,英语中单词普遍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语境在词义辨析方面的作用可谓不容小觑。该篇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节选自马修·沃克的《我们为什么睡觉》。该书属于信息类文本,横跨了心理学
在逆境胁迫下,多胺氧化酶能氧化多胺生成H_2O_2。H_2O_2在植物应答逆境胁迫反应中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很多研究表明植物逆境胁迫条件下细胞凋亡信号是由多胺氧化产生的H_2O_2介导的。本研究根据不同品种棉花全基因组数据,筛选鉴定出PAO家族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陆地棉中棉79中具有参与抗逆胁迫功能的基因Gh PAO11,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利用超高液相色谱技术(
目的:观察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腰椎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Lumbar disc herniation)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功能评分变化及中医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气滞血瘀型LDH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论证。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依据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收集病人资料进行辨证分型,筛选出90例符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是由框架和砌体组成,其中框架在底部,砌体在上部。由于其底部框架空间大,上砌体部空间较小,满足临街住宅,办公楼等要求,在我国城镇建设中使用广泛。但该类房
底渣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后的产物,无毒,稳定且具有一定活性;与黏土混合不仅可以提高黏土的力学性能,还可以实现底渣的资源化利用。本文以底渣混合黏土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这种新型混合填料抗剪强度,使其更好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在底渣混合土掺如适量纤维,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动静室内力学试验。具体研究如下:(1)通过大型三轴试验,研究聚丙烯纤维含量和长度对生活垃圾焚烧底渣混合黏土的力学性能影响。通过改
异构网络融合成为下一代新型网络的发展趋势,融合多种异构网络来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是当前主流的研究方向。现有网络架构在高速移动应用场景下,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无线链路的复杂性,难以灵活地协同异构网络,从而造成服务质量差、用户体验不佳和资源利用率低等弊端。本文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研究,针对高速移动环境下,通信环境的快速时变性和异构网络的共存的现状,以资源适配的方式提高通信业务满意度。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电缆铝护套是千伏级高压电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氩弧焊型电缆铝护套因为工序、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类型电缆铝护套焊接处具有内壁凸起、外壁微下凹以及沿轴向分布的特点使其缺陷检测难度较大,现有的气密性检测、目视检测及涡流检测等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容易漏检、无法检测埋深缺陷等问题。为此,本文基于ACFM检测技术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电
在信号处理领域中,混合信号的划分,对于音频识别、信号去噪、频谱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参数估计是混合信号中关键问题之一,期望最大化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算法为处理缺失数据下的参数估计问题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衡量两个相近信号能否区分开,本文提出参数分辨率的概念,为衡量算法对相近信号的区分能力提供了度量标准,同时也为评价算法参
CO_2浓缩机制(CO_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s,CCMs)是一些光合生物适应当今大气低浓度CO_2环境而进化产生的一种提高碳同化效率的机制。蓝细菌、一些真核藻类和C_4植物等利用CCMs提高了光合效率,增强了它们的环境适应能力。随着人口增长,全球粮食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提高全球作物产量,而增强作物光合作用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包括水稻、小麦和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