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OBS是一种新型的光交换技术,结合了OCS与OPS的长处,并使用了MPLS技术,是当前光交换网络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个LOBS实验平台,并在原有平台的框架和层次结构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新加入的FPGA管理模块用于协调和优先处理包括GMPLS接口模块、MPLS控制、网管等多个应用程序的请求,并在FPGA驱动模块中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支持相应的硬件读写操作。经过调整后实现了LOBS与GMPLS域的互联,并加强了系统从硬件错误恢复的能力,整体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论文利用基于NS2的仿真平台从理论上研究了LOBS网络中RBUDP的传输性能,分析了RBUDP的传输过程并提出了LOBS网络中的RBUDP传输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组时延、突发帧丢失率等参数,利用NS2仿真环境与LOBS实验平台进行了传输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对不同的组帧时间门限(1ms~100ms)和长度门限(100Kbytes~500Kbytes),RBUDP吞吐量仅取决于可用带宽;并且在高组帧时延(100ms)及高突发帧丢失率(1%)情况下,保持很高的平均带宽利用率(95%)。总传输时间主要受突发帧丢失率影响,并与负荷大小近似呈线性关系。此外,针对核心节点竞争下的突发帧丢失(0.1%~1%)、不同发送速率(100Mbits/s~1Gbits/s)、负荷大小(200Mbytes~2Gbytes)的实验中,结果与理论模型误差低于2%。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光突发交换原理及其关键技术,其次介绍了TCP的现状及所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几种常见的UDP类协议。第二章介绍基于NS2的仿真环境和LOBS实验平台,并详细介绍了后者的设计思路和系统结构。第三章介绍了RBUDP原理,分析该协议在LOBS网络中的传输模型,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仿真及实验结果。第四章总结所做工作,并对下一步LOBS网络中传输协议研究方向提出一些观点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