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甸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草甸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科尔沁沙地西部地区天然草地、林地、开垦4年的玉米地、开垦20年的玉米地和水稻田五种利用方式为对象,通过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研究了0~10 cm和10~30 cm土层中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不同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具有极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0~10 cm土层高于10~30 cm土层。随着人为扰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降低。天然草地和林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且相对保持在较高水平,在两种玉米地中含量相对较低且土层间差别不大;而在水田10~30 cm土层中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则显著高于0~10 cm土层。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单酯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的活性在草地和林地中活性较高且0~10 cm土层>10~30 cm土层;在4年和20年玉米地中土层间差异不显著;水田中的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单酯酶、硝酸还原酶和蔗糖酶均表现出0~10cm土层活性显著低于1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微生物生物量C与脲酶,全氮与磷酸单酯酶和脱氢酶,有机质、全氮与微生物生物量C、N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总体来看,天然草地和林地中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具有持续的生产能力,而垦荒(包括开发水田)后,土壤质量下降,而且容易引起土地沙化,因而退耕还林还草是本地区恢复土地生产力的可行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CDPKs即钙离子依赖蛋白激酶,是植物细胞应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承接Ca2+流变化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室前期工作通过SSH技术对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不亲和及亲和组合在接种
帮妈妈拔发,已经不是第一  次了,只是,岁月催人老,妈妈  黑发间的银丝越来越多了,就好  像藏匿在稻谷间的野草,原本以  为已经清理完,却又不经意间一  瞥,又发现几处,让人烦恼。  那一根根银丝,在上午温和  的阳光照耀下,竟显得无比刺  眼,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恨不得  立刻用墨水把它们一根根都给染  成黑色。眼睛有点酸涩,仿佛下  一秒便会有什么东西涌出来似的。  我拿起夹子,轻轻地翻弄妈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