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随着枸杞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种苗的需求量急剧上扬,种苗和果实在市场上均出现品种繁多、质量相差悬殊的问题。甘肃省秦王川地区枸杞的种植面积近10000hm2,但普遍存在苗木品种混杂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本论文通过调查取样及室内分析和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不同产地的枸杞品质,明确了秦王川地区枸杞在全国范围内的品质地位;对HPLC法测定枸杞甜菜碱含量的色谱条件进行摸索,确定了所用色谱条件;对经过2次筛选的44个宁夏枸杞单株所得到的5个优良株系,测定产量和果实品质等8个指标,在株系长势优良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3个果实品质佳的优良株系,为新品系的选育提供材料。本文主要取得研究结果有:1.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枸杞品质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永登县上川镇虽处高海拔、低气温地区,但所产枸杞百粒重15.35g、果实纵径16.56mm、横径6.39mm、坏果率3.0%、色泽为B级、多糖含量3.4%、甜菜碱含量0.43%、浸出物79.87%、总灰分4.52%、酸不溶性灰分0.2%,质量处中等偏上水平。2.枸杞品种和产地气候条件共同影响枸杞品质,低温、高海拔、日照时间长有益于枸杞的外观品质和多糖含量;但低温不利于枸杞甜菜碱的积累。3.在NH2(4.6×250mm,5μm)色谱柱、乙腈:水(95:0.5)、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的条件下,HLPC法测定甜菜碱时色谱分析效果良好;不同枸杞的色谱图有差异。4.试验区枸杞果实成熟较晚,5个待选株系单株产量差异明显,其中2009-17单株产量为206.37g,显著地高于其它株系,除2009-1外,其余三个株系单株产量适中,均在120g左右;所有株系的产果量在果期内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降低接近于零的趋势,在7月底至8月中旬达到产量高峰。5.5个待选株系在产量、果实的百粒重、鲜干比、果长、坏过率、枸杞多糖、浸出物、总灰分8个指标中,除果实的鲜干比、浸出物含量和总灰分含量外,其余测试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5个株系最终排名由优到劣依次为2009-17、2009-18、2009-2、2009-13、2009-1,前三个优良株系可作为新品系选育的材料进一步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