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拉曼放大波分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tl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全拉曼放大技术的高速光纤传输系统具有噪声低、带宽大且配置灵活、结构简单和升级方便等优点。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中采用全拉曼放大技术是系统传输容量提升的需要。本论文结合863重大项目“WDM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对全拉曼放大波分复用系统展开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的工作和创新点包括: 1.提出一种以信道容量为目标参量的全拉曼放大光传输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导出全拉曼放大光传输系统信道容量的解析表达式,并从信道容量角度研究了系统最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受噪声和非线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全拉曼放大光传输系统中标准单模光纤(SSMF)段和色散补偿光纤(DCF)段的开关增益分配以及系统的信号入纤功率都存在最优值。 2.提出一种新的拉曼放大系统时域仿真算法—基于动态耦合波方程的分段传输算法。与原有算法相比,该算法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更吻合。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拉曼放大系统中功率瞬态的功率过冲幅度和过冲持续时间的信道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瞬时功率过冲幅度有增益相关性,过冲持续时间具有波长相关性。 3.对全拉曼放大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针对全拉曼放大系统中部分信道上/下路引起的剩余信道的功率瞬态,提出一种“两级微分-积分分离的PID控制”方案来对它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抑制效果。 4.针对拉曼放大光传输系统,利用光纤断裂后反射输出功率瞬时变化的时间特征,提出基于瞬时反射泵浦功率分析的光纤断裂点定位法-TRPPAM,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原理图,并对该方法的断点定位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该方法具有在线实时定位的特点。 5.针对拉曼放大光传输系统,提出基于反射泵浦功率反馈控制的断裂点定位法-RPPFCM。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原理图,并对该方法的断点定位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可在线实时测量。2)能重复进行测量。3)测量精度高。4)结构简单易实现。 6.在863重大课题项目“WDM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的支持下,作者和本实验室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超长距离全拉曼放大的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C波段36×10Gb/sNRZ信号3550公里环路无误码传输(40分钟测量结果无误码,BER<10-12)。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个满足数字图书馆应用需求的开放型DRM平台。它包括两个核心的模型:使用OpenDigitalRightsLanguage(ODRL)作为版权描述语言(RightsExpressionLanguage,REL)的版权
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突发性强,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地震产生机制复杂,目前尚不能进行准确预报。因此,为了降低地震损失程度,需要在震后快速获取灾
本文是结合本所产品和在研课题进行的,课题的目的是在现有精密测量雷达的基础上运用距离游标技术来提高目标径向距离的测量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来研究距离游标的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众多的网络安全技术中,网络监听与入侵检测是非常重要且被计算机应用人员广泛关注的技术。 本论文从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日益迫切的来自健康监测、舞蹈训练、体育运动分析、安全监控、电影特技等领域的需求,人体运动捕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不同原理的各种人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AR,PolSAR)对地物目标的形状、结构、纹理等物理特征信息具备高度的敏感性,通过人工解译对极化SAR图像进行地物分类,可提高测绘产品的生产效率。
水体中的锌离子浓度变化能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随处理锌离子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均表现为生物量变化逐渐减少,而相对受害率数值则逐渐上升;而在相同锌离子浓度胁迫下,各植物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实时成像的分辨率要求不断提高,但是雷达回波数据中存在的高次相位误差会使图像散焦。因此要获得高分辨图像,须对高次相位误差进
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作为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其新突变体不断被发现、记录和研究。在黑腹果蝇突变体中包括很多体色表型发生变化的品系,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
长期以来耐碱性和嗜碱性一直被认为是原核生物的特性,近年来,大量耐碱及嗜碱细菌、古细菌已从各种土壤和水体中分离得到,但对耐碱酵母菌的研究报道甚少,国外报道不到5篇,国内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