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脑膜癌病患者临床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寻找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识别,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12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7例脑膜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截止至2013年2月24日,按随访截止时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磁共振检查、治疗、生存时间等方面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7例脑膜癌病患者生存组6例,死亡组11例。生存组年龄49.50±10.93岁小于死亡组年龄61.18±7.20岁(P=0.02)。生存组多以慢性起病(66.7%),死亡组多以亚急性起病(81.8%)(P=0.11)。生存组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100%),复视(66.7%),头晕(50%),意识障碍(50%)及认知障碍(50%);死亡组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90.9%),精神症状(63.6%),颈强阳性(63.6%),两组间临床表现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的KPS评分70±16.73分显著高于死亡组41.82±18.34分(P=0.01)。生存组的脑脊液总蛋白1697.88±745.48mg/L显著高于死亡组791.50±521.68mg/L(P=0.002),生存组的脑脊液氯化物113.38±3.85mmol/L低于死亡组119.00±6.01mmol/L(P=0.025)。生存组MRI平扫+增强异常占83.3%,高于死亡组36.4%(P=0.13)。对年龄、脑脊液总蛋白水平、氯化物水平及KPS评分与随访结束时的生存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脑脊液总蛋白水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01),KPS评分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P=0.460);对17例脑膜癌病患者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脑脊液总蛋白各组间的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9),提示总蛋白水平高者的生存率高于总蛋白水平低者,年龄及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75,0.478),KPS评分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提示KPS评分高者的生存率高于评分低者。17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天(95%CI:38-126天)。对17例脑膜癌病进行Cox Regression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脑脊液总蛋白进入了Cox回归模型,提示其脑脊液总蛋白高水平是脑膜癌病患者长期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增高一水平死亡风险降低0.342倍。   结论:   17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天(95%CI:38-126天),年龄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脑脊液总蛋白水平(P<0.001)及KPS评分(P<0.05)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脑脊液总蛋白高水平是脑膜癌病患者长期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增高一水平死亡风险降低0.342倍。
其他文献
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包括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rimary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
目的:通过定期检测急性胰腺炎后患者的糖代谢指标,分析急性胰腺炎后远期胰岛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
应用CNDO/2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石英上十二烷基胺的电子状态及键合状态。在PZC附近带有硅醇的石英表面转入碱性区域时其质子从表面上脱离并且表面上氧的负电荷增大。十二烷基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extract of Ginkgo bibloba, EGB)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肝功能指标、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T)、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及对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