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寻找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识别,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12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7例脑膜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截止至2013年2月24日,按随访截止时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磁共振检查、治疗、生存时间等方面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7例脑膜癌病患者生存组6例,死亡组11例。生存组年龄49.50±10.93岁小于死亡组年龄61.18±7.20岁(P=0.02)。生存组多以慢性起病(66.7%),死亡组多以亚急性起病(81.8%)(P=0.11)。生存组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100%),复视(66.7%),头晕(50%),意识障碍(50%)及认知障碍(50%);死亡组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90.9%),精神症状(63.6%),颈强阳性(63.6%),两组间临床表现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的KPS评分70±16.73分显著高于死亡组41.82±18.34分(P=0.01)。生存组的脑脊液总蛋白1697.88±745.48mg/L显著高于死亡组791.50±521.68mg/L(P=0.002),生存组的脑脊液氯化物113.38±3.85mmol/L低于死亡组119.00±6.01mmol/L(P=0.025)。生存组MRI平扫+增强异常占83.3%,高于死亡组36.4%(P=0.13)。对年龄、脑脊液总蛋白水平、氯化物水平及KPS评分与随访结束时的生存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脑脊液总蛋白水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01),KPS评分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P=0.460);对17例脑膜癌病患者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脑脊液总蛋白各组间的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9),提示总蛋白水平高者的生存率高于总蛋白水平低者,年龄及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75,0.478),KPS评分两组间的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提示KPS评分高者的生存率高于评分低者。17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天(95%CI:38-126天)。对17例脑膜癌病进行Cox Regression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脑脊液总蛋白进入了Cox回归模型,提示其脑脊液总蛋白高水平是脑膜癌病患者长期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增高一水平死亡风险降低0.342倍。
结论:
17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天(95%CI:38-126天),年龄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脑脊液总蛋白水平(P<0.001)及KPS评分(P<0.05)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脑脊液总蛋白高水平是脑膜癌病患者长期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增高一水平死亡风险降低0.34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