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具有癌因性疲乏症状的乳腺癌患者进行8周的有氧运动干预,观察运动干预效果及血清白介素-6含量的变化,证实骨骼肌源性白介素-6是运动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潜在机制之一,为临床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辽宁某三甲医院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接受医院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和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并进行8周有氧运动的干预组(31例)。干预组的干预措施主要有:讲解乳腺癌的基本知识、癌因性疲乏的有关知识以及运动干预相关理论知识,制定有氧运动干预方案。干预前后分别监测两组患者血清中骨骼肌源性白介素-6、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以及Piper量表的得分情况。8周有氧运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缓解情况、白介素-6、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有氧运动干预前,总体研究对象Piper量表平均得分为4.28+0.97,属于中等程度疲乏。8周有氧运动干预后,干预组piper量表得分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量表得分(P=0.000),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前后,piper量表得分显著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含量增多(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白介素-1β含量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氧运动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癌因性疲乏,通过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变化,证明骨骼肌源性IL-6是运动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潜在机制之一,可以通过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缓解癌因性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