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交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公路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品质和服务要求。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公路交通是其基础性支撑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基于两者之间提出的融合发展问题,以海南岛滨海旅游公路为研究样本,针对旅游公路的设计技术及关键性指标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以理论概念、设计技术、实践应用为基本研究线路,分为三个层次展开研究。理论概念研究层次,从园林景观、公路工程、旅游休闲专业入手,基于绿道、风景道和公园道等相关理论,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公路概念,并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设计技术研究层次,提出由功能属性、原则、评价、分级、技术、廊道管理构成的旅游公路设计体系;实践应用研究层次,依托以上研究成果,提出由主体工程、服务及附属设施、产业发展与提升三部分内容构成的海南滨海旅游公路建设体系,对海南滨海旅游公路沿线展开旅游资源调研、评价、分析其风貌特征,提出线位布设原则和分类分段研究成果,然后通过设计实践,提出旅游公路的关键性指标体系。论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如下:在综合分析旅游公路的内涵和海南滨海旅游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滨海旅游公路设计的目标、定位、原则和标准;依托海南滨海旅游公路,提出了旅游公路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提出了基于旅游公路旅游价值评价结果的海南滨海旅游公路的分级标准;针对旅游公路具有交通运输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特点,提出设计速度是旅游公路设计的关键控制要素;针对不同级别的旅游公路,提出了建筑界限、荷载标准、设计洪水频率等控制指标;针对海南省的环境特点及旅游公路的轻型交通特点,提出了不同设计速度和最大超高旅游公路的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在对旅游公路典型车辆大客车行驶动力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级别旅游公路最大纵坡指标;通过分析旅游公路路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提出路基横断面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合理值;针对适宜海南地域特色,提出滨海旅游公路行车道和自行车车道的路面铺装类型的设计原则;针对滨海旅游公路的资源特点,提出了旅游公路的服务设施的类型、功能、布局和解说系统以及安全保障设施的设计要点;针对滨海旅游公路的环境特点,提出了旅游公路廊道控制的范围及内容,以及管理体制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