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预激综合征希氏束旁旁道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与标准方法的比较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主要是由于自律性增加和触发活动以及折返激动等原因所致,其中折返激动是其发病的最主要原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常发生于心房间,心房、结间束或房室结之间,亦可以发生于窦房结内或房室结内,据此又可以将其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 or Wolf-Parkinson-White Syndrome)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发生于正常的传导径路与附加房室传导径路(Accesory Atrioventricular Pathways)之间,因为附加的房室传导路径具有逆向传导的特点,故可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的形成,同时又依据附加的房室传导路径是否具有前向传导的功能将其分为显性预激和隐性预激。此类心动过速因上述特点可以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而达到根治的治疗目标,因此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希氏束旁(Para-Hisian Bundle)旁道指附加的房室传导径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可记录到希氏束电位的旁路,包括左侧和右侧,通常亦包括消融距离希氏束电极导管在5mm以内的右前间隔旁路。其解剖学位置距离希氏束较近,故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此种旁道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性较大,甚至有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而且无论是通过在窦性心律时标测显性前间隔旁道的前传进行消融的手段或者在起搏心室时进行逆传标测进行消融手术均有一定的困难,而通过无创的检查手段进行初步判断其附加房室传导路径是否为希氏束旁旁道,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值得临床重视研究。历来关于希氏束旁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特点的研究大都属于小样本研究,且均未有极可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虽然胸前导联V1和V2的负向预激波被认为是希氏束旁旁道的经典无创检查指标,但该指标所基于的研究对象样本量并不多。而且确诊希氏束旁旁道目前均以电生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然而电生理检查本身属于有创检查,而且操作时对于操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操作的环境要求较高,不易施行,而体表12导联心电图操作简便,易于实施,若对患者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之前即能对其是否为希氏束旁旁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作出初步判断,则对医生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12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手术之前的心电图图形,对比分析希氏束旁旁道患者及非希氏束旁旁道患者体表心电图12导联的预激波(Delta波)方向、aVR导联ST段是否抬高、V1导联P波方向、R/S=1出现的胸前导联位置、Ⅱ、Ⅲ、aVF导联是否出现ST-T改变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总结归纳希氏束旁旁道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同时与经典方法之间进行一致性与准确性的比较。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且临床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158名患者。最终入选研究患者共112例,其中希氏束旁旁道患者8例,非希氏束旁旁道患者104例。其中男性患者69例(61.6%),女性患者43例(38.4%),平均年龄3915(10~72)岁。在112名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标测电极导管于冠状窦远端、右室心间部和希氏束处。电生理检查结果至少经由两名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医生分析,希氏束旁旁道的定义为旁路附近可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包括左侧和右侧。术前常规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描记心电图的走纸速度为25mm/s,振幅为10mm/mV:Delta波为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起始部40ms,其位于基线以上表示Delta波正向,位于基线以下表示Delta波负向,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QRS波无Delta波、Delta波双向或起始时偏离基线而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基线表示Delta波在等电位线;aVR导联ST段是否抬高标准为J点后60ms的高度距离等电位线的垂直距离是否大于0.1mV;胸前V1-V6导联QRS波R波波幅与S波波幅绝对值比值等于1时出现的导联,出现在V1导联之前表示为preV1,出现在V1导联表示为V1,出现在V2导联表示为V2,依次类推;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压低或T波倒置则记为存在ST-T改变,否则认为未出现改变。统计学处理及分析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当存在1≤理论频数T<5时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诊断方法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准确性采用曲线下面积表示。结果:在1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69例(61.6%),女性患者43例(38.4%),平均年龄39±15(10-72)岁,其中希氏束旁旁道组的平均年龄为38±15岁,非希氏束旁旁道组的平均年龄为47±16岁。将患者依照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希氏束旁旁道组和非希氏束旁旁道组,分别对各心电图指标进行分析,发现V1导联Delta波方向与Ⅱ、Ⅲ、aVF导联出现ST-T改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V1导联Delta波负向作为诊断希氏束旁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7.8%,阳性预测值为20.7%,阴性预测值为97.6%;Ⅱ、Ⅲ、aVF导联出现ST-T改变作为诊断希氏束旁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47.1%,阴性预测值为100.0%。余观察指标Ⅰ、Ⅱ、Ⅲ、aVL、aVR、aVF、V2、V3、V4-V6导联的预激波方向、aVR导联ST段是否抬高、V1导联P波方向、胸前导联R/S=1出现位置等对比分析发现希氏束旁旁道组与非希氏束旁旁道组未见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三种方法分别同经典的V1和V2导联出现负向Delta波的诊断标准进行Kappa值比较发现其Kappa值均为负数。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出现ST-T改变作为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最大,而经典方法的曲线下面积最小。结论:胸前导联V1预激波为方向向下以及Ⅱ、Ⅲ、aVF导联存在ST-T改变作为希氏束旁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指标均显示了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阴性预测值,然而阳性预测值较差。在本研究中Ⅱ、Ⅲ、aVF导联存在ST-T改变作为诊断希氏束旁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准确性较高。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出现在大众视野。各种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在开发电子产品时,应用电子电路的仿真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检验电子产品是否具有合理性,并对设计进行优化等。  关键词:检验性能;优化设计;特性测试  1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分析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通常是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字模拟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
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产生的一种过度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免疫功能紊乱是脓毒症
摘 要:和传统的技术相比起来,超宽带技术的传输速率更高,同时具有更高的时域分辨度,同时穿透性较强,优势非常明显。近年来其应用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在于短距离传输、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传输上的优势更加明显,所以现在已经成为室内无线定位的重要实现途径。这项技术最早应用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其初期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的监听,近年来才开始逐步推广为民用和商用。本文针对其定位和追踪技术的实现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
摘 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耐心巧妙的引导,课堂才不会缺少学生的主动探究,课堂才不会失去了灵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顺水推舟,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巧妙点拨……  关键词:童谣;歌曲;兴趣;创情境  Chant又称数来宝,它的优点是精炼、生动、有趣,它有着特有的音调节奏,得到了小学生的喜爱。好的Chant简单明了、富有节奏、记忆方便、背诵容易、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LASIK术后远期的临床疗效及双眼视功能的改善。  方法:选择2008年07月至2013年0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接
摘 要:课堂有效性的概念是基于现有城市经济发展所提出的需求,以满足后续功能环境的有效构建,同时能够依据实验目标确定教学效果,为整体课程质量提供良好平台的同时,也为后续学科知识的发展提供完善条件,并在后续教学环境中提供更多可能性,赋予学生走进社会和深入研究的基础前提。本文依据大学化学为例探讨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期望通过相应概念和示例,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良好且扎实的参照。  关键词:大学化学;
摘 要:在工业生产系统中,机械生产技术水平极具代表意义,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可以将工业生产系统运行效率提升,随着机械生产理念被引入农业生产活动中,各种机械农机设备也成为生产系统中不可缺失的物质资源。基于机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必须将初期的机械设计工作做好。在设计环节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优化机械设计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找出设计缺陷,提升设计效率,现结合机械设计需求,解析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手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