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大观园造园艺术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由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执笔创作出的伟大文学作品。作品全面展现了一个王公家族从兴盛到衰落过程宏大的社会画卷,包罗万相,其中也展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包括建筑山石、花木、理水都体现了作者高深的园林造诣和艺术审美,以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皇公家族私家园林完整形态,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成就。曹雪芹生卒年代不详,约为清雍正乾隆年间,家族世代为官,为清朝百年望族,在江南地区拥有规模宏大、艺术造诣高超的私家园林。作者幼时随父亲一直居住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后来因其父亲官职被罢免而迁往北京,家始败落。目睹了家族的由盛至衰的过程后,曹雪芹感叹于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从而创作出《红楼梦》这一伟大文学著作。《红楼梦》创作出了很多的私家园林,有甄府花园、荣国府园林、宁国府园林等,而这些私家园林中最为精妙、宏大的则是为元春(贤德妃)省亲而修建的大观园。大观园是敕造皇妃省亲居所,在建造中体现皇家园林的建制和规格,同时也融合了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共同构成了这座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大观园。本文以此为例,从大观园与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异同研究开始进行分析论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大观园的空间营造手法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小见大、巧于因借、因地制宜、虚实相间。在荣宁两府夹缝中结合周围环境和现有建筑等,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精彩夺目的皇家私属园林;在大观园的造景手法上,园林的主体建筑规格和布局体现出严整的皇家建筑布局传统,其他建筑规格和布局则自由灵活、自然谐趣,全园建筑总体布局主次分明,疏密相间。堆石叠山则追求天然野趣、形式多变。理水营造属于分散式手法,以水体为纽带,联系全园每一个景区。植物配置则是拟人化设计,赋予每个空间不同的特色的同时又暗合文中人物悲欢命运,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大观园虽然是“文笔园林”,是作者用文学语言创造的艺术园林,但它不管是叠山、理水,还是建筑布局、植物搭配,都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造园技法,揭示出蕴藏在传统造园手法之中带有规律性的普遍原则,中国古典造园技巧艺术审美在此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文字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天然图画”。大观园不仅是《红楼梦》人物居住的场所,更是作家曹雪芹创造出的一座绝美的中国古典园林范例。清末的许多官僚、富商、地主在造园时,以大观园为理想的园林蓝本进行参考,积极推动了我国园林艺术后续的发展。
其他文献
自2009年10月23日有28家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上市,从此中国创业板企业活跃于资本市场的大舞台。截至2015年3月20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已有426家公司。在过去的五年里,
本文以宁波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481),探讨青年大学生的新媒介接触情况和新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是新媒介的积极使用者,以互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取得显著的发展进步,研制成功的车辆、船舶等机械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类设备在起动和运转时,基本要通过发动
鲁山花瓷始于夏,盛于唐宋,断代于晚清,原产地鲁山段店,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又名唐代钧瓷、黑唐钧、唐花钧。品种全,花样多,工艺精湛。为中国陶瓷史上所罕见。最独特的艺术特征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口增长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对生存空间
中国的陕北地域是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典型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是半干湿地区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首要矛盾。同时,本区水资源匮乏,加之人类与自然的双重作用,水土流失加剧、水资
本文针对某V型游艇拟采用的喷水推进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分析。首先根据游艇的已知参数设计了喷水推进系统;之后为得出设计游艇运行特性的仿真结果,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形式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据调查,多媒体教室占高校教室总数量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但大多数多媒体教室由于开窗面积过大且没有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现状差距明显,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是城乡差距明显的主要原因。为了逐渐缩小这种差距,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国家近年来
中国现代陶艺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着风格单一、创造性不足、部分陶艺家缺乏较全面的艺术修养,以及陶艺理论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中国现代陶艺批评理论来提高和推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