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旋转对称三角测量视觉传感器的高分辨率三维信息获取技术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获取是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传统传感技术与其他多学科的发展与交叉融合的产物,表现为信息获取的高精度、高速度、集成化、智能化等特性。三维信息的获取是信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获取物体在三维空间中表现出的几何结构和尺度信息,主要是在传统的二维投影尺寸上增加深度信息,更全面真实的表示被测物体。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三维信息的获取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三维信息获取技术为主线,针对集成视觉系统的旋转对称三角位移传感器(RST Rotationaly Symmetric Triangulation),从信息获取的传感器融合、有效性、物理极限和测量效率等角度,研究了高分辨率三维信息获取技术。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了旋转对称型激光三角位移传感器(RST)与视觉测量系统的集成。给出了传感器的原理与设计,实现了多传感器在物理层上的融合。2研究了RST传感器在安装和调整时引入的系统误差与补偿技术。提出了该传感器的几何光学测量模型;重点研究了由于投射激光偏离旋转轴和图像传感器的倾斜等因素造成系统旋转对称性下降而引起的误差因素;针对旋转对称性下降情况下的圆环缺失,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误差补偿方法。给出了该传感器实验样机位移测量的不确定度。3研究了RST位移测量的不确定度极限。重点研究了RST中的激光散斑现象,从散斑统计学的角度,首次推导了激光散斑引起的旋转对称三角法位移测量不确定度的极限,结果表明在光学粗糙表面上,该极限由投射激光波长,光学系统入瞳对投射光斑所张的立体角,以及光学系统主光轴与旋转轴的夹角确定;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变形成像(anamorphic)的激光三角法。4基于RST的工作方式,研究了利用集成视觉系统的扫描移动来获得被测物体的低分辨率三维信息的方法。针对近景摄影测量中被测物缺乏足够的纹理细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多基线图像序列的匹配方法;利用亚象素匹配提高其精度,并获得一个连续的三维边缘;仅针对物体的边缘特征进行匹配,从而提高了三维信息获取的速度和鲁棒性。5研究了三维特征指导下的快速高分辨率测量。针对RST传感器获取的高分辨率三维信息是限制在与扫描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提出了将三维轮廓投影到扫描平面上进行表面分块处理和特征提取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进行了三维框架的分割;提出了二维边缘驱动的和三维分块表面驱动的两种测量路径规划的方法;最后将高分辨率距离数据与三维边缘融合,提高了RST传感器的测量效率,同时可以获得自然二次曲面的参数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将PBL健康教育运用于冠心病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冠心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优质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PBL健康教育)各52例,对比两组干
利用8种植物精油处理蓝莓果蝇的幼虫和蛹,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其化蛹及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精油对果蝇的化蛹及羽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茴香精油、肉桂精油、罗勒
在建筑工程中,造价预算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工程预算可以控制建筑造价,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本文基于此就目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展开研究分析,从提升工程造价
本文将奇和洞一期文化中发现的石核进行初步的分类,对石器的打片工艺和特点进行分析描述,并与三明万寿岩船帆洞、晋江深沪湾两处福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三
《域外博物馆印象》(以下简称《印象》)(图1)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几经盼望,终于读到了徐善衍老师的这部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著作。在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功能愈发受到社会各界
有机共轭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的制备,而材料中存在的各种电子过程,例如电荷传输、电子激发、激子扩散、激子衰减等等,直接决定器件的光电性能。因
运用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河套地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解析,遴选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为"双核"结构区,构建河套地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时序结构,依托河套地
目的 :探讨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检验在诊断小儿发热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工程项目,从施工进度管理、劳动力与材料管理、施工质最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做好吲林绿化施工管理应采取的各项措施及控制方法,供大家做些参考。
奇和洞遗址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亦是至今所知福建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进一步完善福建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认识福建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