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细菌感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术(mPNL)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SIRS)关系。【方法】2006年4月—2008年1月对接受mPNL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行中段尿细菌培养,术中作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术后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与SIRS相关指标,对发生SIRS者做血培养。【结果】146例的入选患者符中,62例至少有一项(中段尿、肾盂尿或结石)细菌培养阳性,占42.5%。中断尿细菌培养阳性27例(18.5%),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37例(25.3%),结石细菌培养阳性30例(20.5%)。主要菌种为大肠希杆菌。感染结石与非感染结石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结石肾盂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结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肾积水患者肾盂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轻度或无肾积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NL术后36(24.7%)例发生SIRS,其中4例血培养阳性,无感染性休克发生。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结石细菌培养阳性预测mPNL术后SIRS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预测mPNL术后SIRS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要行mP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中,42.5%(62/146)的患者存在尿路感染,其中81%(50/62)存在上尿路感染,感染可通过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进行诊断,最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杆菌。肾盂尿感染的发生与肾积水的程度呈正相关。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不能有效预示肾盂尿及结石感染情况。mPNL术后SIRS的发生与肾盂尿、结石细菌培养阳性密切相关,其中与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相关性最强,而与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无相关性。mPNL术前预防性使用抗事素是必要的。术中肾盂尿、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指导mPNL术后全身感染的抗生素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应常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