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10例临床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人体胃肠道中,小肠虽占据70%-80%的胃肠道长度,但原发于小肠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仅占胃肠道系统的5%。临床上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无特异性症状,尽管现代影像学及内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小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仍然较低,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容易造成误诊。小肠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且化疗疗效不够确切,缺乏标准的化学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4.02-2014.11收治11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乳头部及回盲部恶性肿瘤)患者,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并指导术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02-2014.11收治11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病人的年龄、性别、就诊前病程、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肿瘤原发位置、病理类型等资料。结果小肠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前病程1.5天-2555天不等。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54例,男女比例1.04:1。就诊主要症状有腹痛、贫血、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经腹部CT、MRI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怀疑小肠恶性肿瘤69例,术前经电子小肠镜及胃镜病理确诊36例。经手术探查,肿瘤位于空肠居多,其次为十二指肠、回肠。术后病理类型以间质瘤为主,其次为腺癌、淋巴瘤等。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不常见的疾病,起病较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研究发现小肠恶性肿瘤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贫血、消化道出血及消瘦等。肿瘤位于空肠最多,其次是十二指肠、回肠。病理分析显示以间质瘤居多,其次为腺癌和淋巴瘤等。虽然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但是随着现代影像学及内镜的进展,已经提高了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并增加了原发小肠肿瘤可完全切除的机会。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原发小肠恶性肿瘤的方法,但是术后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关于化学治疗,并没有积极的研究,且没有制定标准的化疗方案,多数参照结直肠癌、胃癌等化疗方案对其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否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存在争议。总之,早期诊断是小肠肿瘤有可能获得治愈的重要因素。影响小肠肿瘤预后的因素很多,但复发和转移仍是导致死亡的主因。因此,探寻标准的化疗及综合治疗手段很重要,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正>妊娠糖尿病:(1)伴危险因素的孕妇,首次产前就诊时用非妊娠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2)无糖尿病史的孕妇,妊娠24~28周筛查妊娠糖尿病。(3)妊娠糖尿病的妇女,产后6
文章从作业成本核算模式的"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的三种方式,即基于"成本分配观"的结合、基于"过程分析观"的结合、与内部
对英国"护士银行"的管理进行介绍,包括英国"护士银行"的数量预测与招聘流程、"银行护士"的培训、"银行护士"的申请流程与上岗要求等,旨在为我国人力资源优化提供参考,为管理
文章分析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特点以及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油气集输工艺技术,介绍油气集输工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面对的挑战,并对未来油气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严重脓毒症时机体通过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免疫状态的改变来适应和对抗应激。过分强烈的应激状态将损害或耗竭机体的适应潜能,可导致严重后果。激素替代治疗是有利的治疗措施。
《精神卫生法》确立了非刑事精神障碍强制医疗制度,但该制度在启动程序上却有待完善的地方:一是不能很好地保障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自由和健康权;二是在具体设计上,存在决定主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
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透水道路的分类;详细阐述了透水混凝土道路和透水砖道路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透水道路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透水道路提供新思路;最后
<正>人口老龄化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之一,我国老年人口每年以近千万的速度增加,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
目的:采用重组人IL-17作用于IL-17R阳性胃癌细胞,检测外源性IL-17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IL-17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