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观念的演变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othn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立于1930年的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第一家建筑遗产研究机构,对中国的建筑遗产保护事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学社出版物、学社成员及其后学的著作为基础,以可信描述和权威评论为依据。回溯学社及其所处时代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过程,分析学社主要成员的遗产保护观念,并梳理出这些观念在今日的演变、延续脉络,以期能对今后的建筑遗产保护事业有所启示。   以往对于中国营造学社及其成员的研究,多在建筑史学、建筑教育、建筑技术、城市规划等领域。本文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待同样的学社材料,运用当下的思想眼光来构建论述框架,形成一个先确认现存观念再寻找来历的过程。这也是建筑遗产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回顾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社的机构特性和运作方式,探讨一个私人学术机构在社会整体性遗产保护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二部分将学社与建筑遗产事业发展脉络结合,分类梳理学社的工作和思想,归纳其遗产保护观念,并探讨其形成因素。其后具体分析学社成员代表人物梁思成、刘敦桢等人的建筑遗产保护观念,体现出学社内部的观念传承。其次从机构、刊物、人员、遗产观念等方面,表明学社及其成员的遗产保护思想延续至今。最后,对比学社所处时代分析今天社会存在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继承前人的精神遗产,探寻今后的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的写作最初缘起于笔者对目前史学研究困境的思索及对未来史学发展道路的探求.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笔者最终选择了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作为研究文本,以期实现预期研究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农村是日本对华殖民统治的一个缩影。它的出现既是日本殖民政策的特殊历史产物,又是对广大农民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 伪满地方政权是日本进行殖民统治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完全接受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实现了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型.外务部的建立在反映资本主义列强扩张要求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清政
本文以黄堡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瓷盒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纵横双向(即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瓷盒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黄堡窑瓷盒进行型式与分期研究,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