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几何形态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性的MR管壁成像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5518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血管形态学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三维高分辨磁共振(three dimensions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 HR-MRI)血管管壁成像,探索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斑块分布以及血管重构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连续入组近期有脑血管症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周)的患者。所有患者进行3D HR-MRI血管管壁成像,判断有无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有基底动脉斑块组与无基底动脉斑块组。测量基底动脉几何形态:真实长度、直线长度、曲率、弯曲方向、侧位基底-椎动脉角以及侧位基底动脉角。测量管腔狭窄率、血管重构指数以及斑块负荷。斑块负荷包括平均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平均血管面积,平均管壁厚度、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最小管腔面积、最大管壁厚度以及最大标准化管壁指数。评估斑块横断面象限分布以及纵向分布。斑块横断面象限分布分为四个象限:左侧,右侧,腹侧以及背侧象限。斑块纵向分布分为基底动脉近端以及基底动脉远端两部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有基底动脉斑块组与无基底动脉斑块组的临床资料以及基底动脉几何形态的差异性。采用逻辑回归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斑块形成、斑块负荷以及管腔狭窄率的相关性。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斑块分布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血管重构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4名患者(平均年龄:68.1±11.1岁;男性:200名),其中100名患者(29.1%)基底动脉存在斑块。与无基底动脉斑块的患者相比,有基底动脉斑块的患者基底动脉曲率更高(13.6±9.0 vs.9.7±7.7,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基底动脉曲率仍然与基底动脉斑块形成显著相关(OR=1.641;95%CI[1.232,2.186];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曲率与基底动脉平均管壁面积(β=1.254;95%CI[0.537,1.972];P=0.001)、平均血管面积(β=1.694;95%CI[0.611,2.777];P=0.002)以及平均管壁厚度(β=0.043;95%CI[0.008,0.079];P=0.017)具有显著相关性。基底动脉真实长度与基底动脉平均管壁面积(β=3.091;95%CI[1.696,4.486];P<0.001)、平均血管面积(β=4.080;95%CI[1.946,6.214];P<0.001)、平均管壁厚度(β=0.111;95%CI[0.040,0.182];P=0.002)以及最大管壁厚度(β=0.206;95%CI[0.064,0.349];P=0.005)具有显著相关性。且基底动脉直线长度与基底动脉平均管壁面积(β=3.076;95%CI[1.118,5.034];P=0.002)、平均血管面积(β=3.842;95%CI[0.869,6.814];P=0.012)、平均管壁厚度(β=0.115;95%CI[0.018,0.211];P=0.020)以及最大管壁厚度(β=0.247;95%CI[0.056,0.438];P=0.012)具有显著相关性。基底动脉斑块横断面象限分布与基底动脉血管弯曲方向具有相关性。分布在左侧象限的基底动脉斑块,更多见于基底动脉向右弯曲的患者(P=0.006)。分布在右侧象限的基底动脉斑块,更多见于基底动脉向左弯曲的患者(P<0.001)。然而,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斑块纵向分布以及血管重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基底动脉的曲率与斑块形成、斑块负荷具有显著相关性。且基底动脉斑块横断面象限分布与基底动脉弯曲方向具有显著相关性。我们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血管几何形态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具有高放电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的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是现代电子系统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PVDF聚合物由于具有高击穿场强和良好的柔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较低的放电能量密度限制了它的应用。尽管关于提高其储能表现的研究十分广泛,例如,在PVDF中掺杂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填料,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单层的有机无机复合电介质中存在着介电常数提升和击穿场强下降的矛盾,导致其放电能量密度的相对较低。为了解决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罗伊氏乳杆菌(LR)DSM 17938对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大鼠发育期内脏痛敏感性的影响及其结肠黏膜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TRPV1)表达改变。方法:新生SD大鼠18只随机等分为抗生素组(A组)、益生菌干预组(B组)及对照组(C组)。A组:从出生后第2天(PND2)开始连续5天给予头孢曲松灌胃,2小时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同期给予头孢曲松灌胃,2小时后给予罗伊氏乳杆
学位
目的:探索生后早期血细胞参数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出生,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500g,生后24小时内入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于生后满72小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在完成超声检查后24小时内再次检测血细胞参数。根据首次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无PDA组(n PDA组)和PDA组,其中P DA组根据症状性P
过氧化氢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消毒剂,同时也是多种酶促反应的产物,高效的检测过氧化氢在食品生产、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研究人员发展了许多分析过氧化氢的方式,从传统的化学法到目前流行的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1]。在这些方法中,电化学方法因其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检测方式。此外,在电化学过氧化氢传感器的基础上进一步修饰,可以进一步制备葡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导致亚洲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科疾病。其中前房角(ACA)分类是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诊断闭角型青光眼的关键。现有的ACA分类方法主要针对二维图像中的二分类(开角和闭角分类)开展。然而,临床上需要一个更精确的ACA分类(即开、窄和粘连房角)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进展。但是由于眼前节粘连区域可能出现动态粘连,基于静态AS-OCT图像的
目的通过建立戊四氮(Pentetrazol,PTZ)慢性点燃癫痫幼鼠模型,观察致痫幼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分裂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on-1,Mfn1)及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1,ENT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调控线粒体裂变对PTZ致痫幼鼠
目的和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合并AKI的患者预后不佳,AKI的发生和进展与ACVD重症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随着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对AKI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和分期,临床上对ACVD重症患者并发AKI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脑电图(SEEG)及相关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辅助分阶段热射频治疗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治疗策略及对认知功能的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8-02-01至2021-02-01采用ROSA机器人辅助下外科治疗的难治性癫痫1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神经影像表现、神经电生理结果及术前神经心理学评估资料,记录详细的手术信息,包括SEEG电极靶点、电刺激及热射频触点设
2μm波段激光处于人眼安全波段,水吸收强烈,大气传输损耗较低,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材料加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近年来,2μm掺铥光纤激光器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掺铥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波长可调谐范围、单频输出和脉冲能量。在实现2μm大能量脉冲方面,耗散孤子共振锁模(DSR)脉冲的宽度较宽,其脉冲能量提升空间更大,通常可以达到数百纳焦。但目前2μm波段的DSR锁模主要在基于非线性放大环形镜锁模(NOL